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接受美学视角下《西游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15:15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视角下《西游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游记》 接受美学 文学翻译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文学研究从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了以读者为中心,作者在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学翻译领域,接受美学对其最大的启示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仅是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作者。为了使译作更传神和更好地被接受,一方面译者要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去阅读,阐释和挖掘原作的深层含义,使其与原文和原文的作者达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者也必须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接受能力和反应,从而达到译者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西游记》出版发行以来,已被陆续译成多种文字,同时这些译本也受到了读者和国内外学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西游记》的众多译本中,有两本译作对于《西游记》在国外的接受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处于不同时期的西方读者展示了《西游记》的永恒魅力。一本是1943年由阿瑟韦理翻译的Monkey,另一本是由余国潘在1977-1984年间翻译的TheJourney to the West。 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两本译作的书名、情节、韵、意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探讨这两部译作的形成原因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两个译者由于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差异拥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而两个译本的读者受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的影响也造成了不同的“期待视野”和接受水平。鉴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两位译者对原作框架中的“未定性”作出了不同的具体化,视野融合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最终形成不同的翻译。尽管如此,,两个译者和两本译作在不同的时期向西方的读者传播中国名作时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是意义重大。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务刚;;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周超飞;;接受美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3 吕俊;具体化原则与文学翻译[J];外语研究;1994年01期

4 朱健平;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运行轨迹[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190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90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