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重建“对话”思维——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话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15 11:03

  本文关键词:重建“对话”思维——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话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批评 理论思潮 批评理论 内在批评 赫金 批评实践 “语言学转向” 批评观念 兰色姆


【摘要】:正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思潮,它们之间从理论对抗、融通到对话的过程,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启示。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互补,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融通与发展,这种融通与发展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也有较明显的理论回音。由于各自研究的立足点和取向不同,面对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理论思潮,不同的研究者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转向视阈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与基本问题研究”(批准号:15Y19)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高层次人才项目“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及基本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20世纪西方文学 之间会存在复杂的阐释裂隙。在学理层面上深人批评理论的重要思潮,它们之间从理论对抗、融 这两种理论思潮的对话过程,阐释它们之间的通到对话的过程,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话性”及各种阐释裂隙所蕴含的思想能量,对的发展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郭国良;蒋茜;;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王瑜;刘铁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孙启夏;;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下的“副+名”现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李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让子弹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段宗社;;论宋明之间诗歌范古模式的转换[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李鹏飞;;古代小说主题的接受、传承及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孙文宪;王丹;;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杨慧林;;教材建设与“教材观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吴敏;;试论周扬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6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卫华;;文学性:从“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朱军;;现代都市边缘知识人的身份认同困境——以亭子间文人为例[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9 崔瑛祜;;茅盾与“文艺自由论辩”[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10 周计武;;先锋艺术的“雅努斯面孔”[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丽敏;莫言小说意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8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车素芳;论宋之的的文学贡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文君;从政治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俄罗斯“白银时代”主体观的兴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1年05期

2 ;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的挑战[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3 傅安辉;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董学文,李龙;文学理论:知识还是方法?[J];理论与创作;2004年01期

5 李胜利;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文学理论教程》[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金惠敏;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一种元文学或者文论“帝国化”的前景[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3期

7 金惠敏;文学理论“帝国化”与元文学的可能[J];理论与创作;2004年02期

8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唐文吉;“文学理论学”的价值与意义——评《文学理论学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李春青;我们还需要不需要文学理论?[J];人文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前言[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琳;文学理论,如何寻找自我?[N];北京日报;2001年

2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俞小石;“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学报;2000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8 记者 周玉宁;“当代文学理论新趋势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01年

9 黄应全;立场意识[N];文艺报;2001年

10 邢建昌;来源于对人生境况的深层关怀[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3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5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9 齐晴晴;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炜芳;语言论转向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9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89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