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中的自然——关于生态批评的文学本体论反思
本文关键词:“生活世界”中的自然——关于生态批评的文学本体论反思
【摘要】:"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对人的生存世界的描绘,它既是先验本体论层面上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存在结构,又同时指向实存维度中具体的历史文化世界。文学作为生活世界的显现,开启了一个与日常生活层面的现实世界相平行的时空。文学中描绘的自然事物隶属于作品所展现的生活世界,与现实中的自然事物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指涉关系,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作为文化反思建构整体的"自然"也有不同的意涵。生态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生活世界,进而理解自然事物在不同生活世界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从而超越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现代自然观,探寻人与自然发生存在关联的多重方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生态批评主要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的文学批评,它是文学研究领域对全球生态运动的响应。生态批评基于两个基本理论预设:第一,“自然”是现代生态科学意义上的自然界或者生物圈;第二,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呈现自然。在这两个基本理论预设中,前者指向现实层面,科学影响了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U.梅勒,柯小刚;生态现象学[J];世界哲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庄穆;刘建章;;新发展观视野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与途径[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支运波;;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以身-心关系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杨华锋;;环境事务及其治理方略的历史研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8期
5 万明科;;女性与自然的颂歌——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阿凡达》[J];电影文学;2013年21期
6 李世雁;;生态学:过程哲学的科学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7 李勇强;;实践:生态人性论的缘起与现实路径[J];理论月刊;2012年01期
8 赵玲;王现伟;;国外生态现象学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2期
9 张铁山;;约翰·R.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意识观评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3期
10 戴毓庭;王茹蕙;;自然的联兆,生命的诗意——生态视阈下的《海浪》[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4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现伟;从绝对理性到有限理性[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慧;魏晋园林艺术中的玄学山水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0年
2 卢志博;卡尔维诺生态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万翔;美国生态作家“荒野”思想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匡;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德性问题的生态哲学维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5 祖鹤然;生态现象学视野下的建筑体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兰;为人类“他者”的自然——当代西方生态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6期
2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3 陈茂林;环境危机时代文学研究的绿化——论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3年04期
4 张皓;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宋雄华;关注文化生态 发展生态批评——“文化生态变迁与文学艺术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莉娜,苗福光;生态批评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7 埃里克·托德·史密斯 ,王茜;抛弃主体性——反思生态批评的动机[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1期
8 劳伦斯·布依尔,韦清琦;打开中美生态批评的对话窗口——访劳伦斯·布依尔[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9 刘蓓;简论生态批评文本视域的扩展[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10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清;;生态批评的价值与阈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方丹;陈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小无马地的奇迹报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3 孙士聪;开拓生态批评的视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生态批评的“深水作业”[N];海南日报;2007年
5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9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明;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4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9-2005[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颖;生态批评的话语价值及限度[D];湖北大学;2014年
8 金燕;《一岁小鹿》的生态批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木坤;中国当代生态批评“困境”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於波;对《希望的平原》之生态批评解读[D];西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6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4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