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九歌》英译中的阐释行为与交往行为

发布时间:2017-12-08 02:24

  本文关键词:《九歌》英译中的阐释行为与交往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九歌》英译 阐释 交往


【摘要】:通过对比宇文所安和许渊冲的《九歌》英译,探究两位翻译家的阐释行为和交往行为的异同,研究文化自觉在经典英译的主体性阐释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对翻译理论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典籍翻译中,译者应重视相关的注疏和研究新成果,避免过度阐释和翻译误读,把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有机结合起来,典籍的翻译行为要遵循交往行为的制约性和规范性。典籍翻译中的译和注是相互阐释和相互交往的关系,是对经典的传承和传播的合力。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宇文所安的唐诗英译研究”(12YJA740075)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楚辞》英译是西方汉学家和中国翻译家都关注的翻译行为,中国经典的西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翻译家的智慧。译者的翻译行为决定了译作的命运,并有助于影响译语的文化发展,最终延伸了原作在译语文化里的生命力,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通过对比宇文所安和许渊冲的《九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乐黛云;;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2 董务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段成;;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董务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兼谈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宁彤;;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对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佳;技术传播中的翻译——技术写作在专业汉英笔译实践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锡华;;翻译过程中的主体间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5期

2 徐岚;论译者的主体地位[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3期

3 陈大亮;;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J];外语研究;2007年02期

4 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5 王湘玲;蒋坚松;;论从翻译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6 冯文坤;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董务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兼谈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王建平;;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向[J];学术界;2006年01期

9 田传茂,程以芳;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效永;;“走祀”与《九歌》关系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2期

2 李诚;;论《九歌》的结构及其含蕴[J];云梦学刊;1993年04期

3 柯伦;《九歌》主题与“宾主彼我之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何念龙;《九歌》“无寄托”说问惑──与龚维英先生商榷[J];荆州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5 刘竹;《九歌》之“九”新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张树国;关于《九歌》作者和时代的现代史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黄永堂;《九歌》与黔中傩文化再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张庆利;《九歌》二题[J];云梦学刊;1995年01期

9 罗义群;《九歌》是祈祷胜利的军傩乐歌[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10 龚维英;屈赋《九歌》著作期辨[J];天府新论;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震云;;溆浦和《九歌》的写作[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学松;;《九歌》的抒情艺术[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廖群;;《离骚》代言及其三歌考察[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4 李炳海;;吟诵调和演唱曲:楚辞体的两个来源——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和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勋;舞动《九歌》[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邹明星;《九歌》与土家民族文化[N];重庆日报;2001年

3 魏平;华丽经典 《九歌》“浴火重生”[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张婧 姚志国;《九歌》中的神话底蕴[N];吉林日报;2001年

5 万新华;瑰丽奇异的白描《九歌》[N];中国商报;2004年

6 吕克特;屈原《九歌》 周龙作主[N];音乐周报;2013年

7 李中华 龚贤;楚辞的文体界定与文体渗透[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高年;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芳;论《九歌》的双重性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效永;《九歌》与荆楚巫祭关系考[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3 曹艳崇;《九歌》文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潘莉;《九歌》研究二题[D];贵州大学;2006年

5 文波;《九歌》六神考[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玉洁;《九歌》性质、神yG及“代拟”艺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世俊;《九歌》与巫术祭祀仪式[D];青岛大学;2004年

8 吴玉春;论屈原《九歌》对楚巫文化的传承[D];延边大学;2008年

9 杨海艳;巴文化与九歌[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林ng;在神灵与心灵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64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64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