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关联理论看《围城》隐喻英译中文化喻体意象的传递

发布时间:2017-12-10 05:21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围城》隐喻英译中文化喻体意象的传递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翻译 文化意象 关联理论 《围城》


【摘要】: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中能高度体现民族特性的一部分,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隐喻汉英翻译中,以汉语的文化模式来硬套英语,导致交际失败的问题容易引起译者或读者足够的重视,经常成为各方探讨解决的重点,但是翻译过程中汉语文化喻体意象的亏损现象长期存在,却很少引人注意。 本文旨从关联理论出发,从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中选取语料,研究其中文化意象丰富的隐喻英译,包括翻译策略、具体翻译方法及其文化喻体意象的传递效果。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是语际间的阐释性使用。格特(Gutt)在关联翻译理论中定义了两种翻译策略,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格特指出,由于隐喻性语言传递信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译者对其任何隐含信息的明示化都可能误导目的语读者对隐喻的解读。他所定义的直接翻译强调保留源语所有交际线索,让目的语读者由此独立解读原作者交际意图。间接翻译策略则力求译语读者用较小的认知努力所达到的对译文的解读相似于源文本的预期解读。 在《围城》的隐喻英译中,译者多倾向于选择直接翻译的策略,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风貌。就文化喻体意象的传递效果来说,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有得有失,如在隐喻文化意象不能被英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认同时,直译加注法的使用虽然保留了源语文化意象,却给读者带来较大的认知负担;而增译法能更好地传递文化意象及其内涵意义。以最大限度传递文化意象为出发点,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本文指出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在源文本语境下对源语文化意象的接受程度,对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当源语意象被认同时,应选择直接翻译策略,以使源语意象得到全面传递;当源语意象被排斥时,首选的间接翻译策略是保留该意象并明示其与源语语境最相关的隐含信息,将难以避免的意象亏损程度降至最低。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文生;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亏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彭桂芝;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保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曾剑平,况新华;论语言的相对可译性[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5 杨红英;;文化负载词语在《围城》翻译中的处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6 熊学亮;认知语言学简述[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7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8 张俊锋;Milky Way与“牛奶路”——试论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异化处理[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10 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273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73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