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新媒体艺术

发布时间:2017-12-13 21:02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新媒体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对话理论 新媒体艺术 交互式话语 复调 狂欢化


【摘要】:巴赫金是20世纪俄国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对话主义”、“复调小说”、“狂欢化理论”等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近年来,这些极富包容性与可阐释性的理论资源不断被挖掘延伸,应用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众多可走的研究路径。其中的一条路径,即将对话理论运用于日益发展的新媒体艺术研究。本文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为框架和重点,从话语主体、对话关系、狂欢声音三个视角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艺术典型案例,深入阐释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深层理念和文化价值。 本论文的引言分为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两个部分。引言先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内涵及研究现状、巴赫金对话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和新媒体艺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相关综述,然后从文本与对话、话语与交往层面阐述了研究目的,最后从研究意义角度进一步阐释了本论文的研究基点。 第一章从话语主体这一视角出发,对主体界定、模式特征、新技术的革新进行阐释,并指出交互式话语的主体对话包括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人机对话和多媒介的对话,交互式话语的模式特征涉及了全民性的普遍对话、实效性的双向对话、功利性的商业对话和非功利性的情感对话,最后对交互式话语和技术的革新作了前瞻性的研究和预测。 第二章从巴赫金复调理论和新媒体艺术的对话关系角度,阐发了外位观念是提出复调理论的基础,表明了新媒体艺术间的对话关系实现了由“外位超视”到“复调对等”的升华。这章的第一部分是对“外位超视”概念的阐释,分别从内涵与审美理解范式、新媒体艺术主体间性建构、主体间对话的独语解构与杂语建构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是“复调”理论实现了“外位超视”的审美提升和交际模式的多元化对话式升华;第三部分是对新媒体艺术主体间的众语喧哗场面的意义解读与反思。 第三章研究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新媒体艺术的话语狂欢声音。其中,第一部分是新媒体艺术的话语狂欢广场声音研究,主要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内涵与实质解析,以及新媒体艺术的狂欢声音方式构建这两方面进行的;第二部分深入研究了巴赫金对话理论下新媒体艺术的狂欢内质,它的主要特点有消解了单一中心的声音和建立了自由率真对话的新格局;第三部分强调要警惕新媒体艺术过度娱乐的危险态势。 结语部分概述了论文的脉络,总结了论文的观点和命题的研究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锋;巴赫金“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2 刘庆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微博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彭宁;大众传播媒介的对话意识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4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5 欧阳友权;吴英文;;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6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祁晓冰;;作为叙事学的对话——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徐岱;龙玉霞;;复调的生成——外位性思想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康;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10 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6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86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