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12-17 03:32

  本文关键词: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陈寅恪 自由思想 天才 真性情 意境 了解之同情


【摘要】:虽然陈寅恪本人无意建构其文艺美学观,但他长期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文学、历史、哲学等现代学科的混合形态,在其为数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时有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整体上有这几个主要方面:内涵丰富的"自由之思想"说与创作的"天才"论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真性情"与"意境"论是对文艺文本审美特性的把握;而"了解之同情"更是其文艺美学之接受主体最应该关注的特点。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的若干观点既有对传统文艺美学的借鉴又浸透着其浓厚的历史底蕴。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现代史家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解读及运用研究”(13XZS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现代史家与红学”(2013M531955)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陈寅恪一生著述颇丰、研究领域宽泛。在传统文学研究领域里,陈寅恪以其深厚的文史积淀、精湛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解读。先后撰有《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读哀江南赋》《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文学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陈锋仪;;论古典诗歌对中国式景观营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蔡荷芳;;男权文化影响下朱淑真的叙述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周如月;;元稹悼亡诗研究中若干争论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周曦;;论清真词之以赋入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武珊珊;;从《人间词话》品读王国维的境界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李汉南;;元稹、白居易唱和诗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伊卫风;;安史之乱与“两税法”改革——唐德宗的政治技艺[A];财税法论丛(第14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潇嵩;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瑞;清真范式与梦窗范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陈云;饱饫薰习下的自觉传承[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黎诚;陈寅恪预书挽夫人联[J];文史杂志;2002年05期

2 刘克敌;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绍诚;;陈寅恪喜心题句[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4 郑家建;吴金喜;;论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的陈寅恪[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5 慕陈唐;;陈寅恪的学人风骨[J];学习月刊;2006年03期

6 张昌华;;陈寅恪要令箭[J];领导文萃;2009年05期

7 付林鹏;;陈寅恪的幽默[J];传承;2009年07期

8 张玉政;;联大翘楚陈寅恪[J];全国新书目;2009年05期

9 程二奇;;陈寅恪佚文偶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光茫;;陈寅恪:没有博士头衔的国学大师[J];湖北档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效霞;;坚守中医阵地的陈寅恪[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胡可先;;陈寅恪与20世纪学术[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3 耿波;;陈寅恪“了解之同情”说的对话潜蕴[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4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阮堂明;;陈寅恪的李白观述论[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梦溪;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记者 郑天虹;广州: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故居修复开放[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文化贵族的光芒——读《陈寅恪家世》[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陈寅恪:剩有文章供笑骂[N];南方日报;2010年

5 刘英红 (科学出版社);陈寅恪:高标人格特质和学术坚守[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6 徐行;陈寅恪与唐{|的“四等”爱情[N];新金融观察;2012年

7 宗亮;竺可桢与陈寅恪的交往细节[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存磊;竺可桢与陈寅恪的交往[N];深圳特区报;2013年

9 谢泳;陈寅恪与学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冯健 李勤合;九江学院开展陈寅恪学术研究意义重大[N];九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项念东;史文蜕嬗与真美会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栗辉;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业业;陈寅恪“以诗证史”方法探讨[D];山东大学;2013年

3 戴旭旺;抽象理想[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天星;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陈姝妤;论陈寅恪的文学阐释学[D];厦门大学;2014年

6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98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98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