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作家之“胆”

发布时间:2017-12-17 20:34

  本文关键词:论作家之“胆”


  更多相关文章: “胆” 求真之“胆” 向善之“胆” 崇美之“胆” “胆”的铸炼


【摘要】:作为创作主体不可缺少的主观心理因素之一,“胆”对作品质量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胆”的理论富有启发性的阐释,在文论中与“胆”相关的理论也并不少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叶燮的“才胆识力”论。但在当代研究中,“胆”并未像“才”、“学”、“识”等其它主体因素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具体批评中存在概念含混不清等问题。本文尝试综合传统文化对“胆”的内涵进行详细探讨,并结合古今中外创作实践阐释“胆”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作用,兼论“胆”的铸炼。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概述“胆”的研究现状。“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但在创作领域多被认为是创作主体敢于突破创新的勇气,理论界对它内涵的发掘也十分有限。在具体批评中,存在着概念含混不清等问题。因此,对“胆”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为“胆”的文化内涵探析。综合对“胆”在医学、民俗、语言文字方面的探析,通过对文论之“胆”,,特别是叶燮“胆”论的梳理,比较完整地界定“胆”在创作中的内涵。首先,“作家之胆”不同于“勇士之胆”,它是一种文学人格。其次,作家之“胆”非“鲁莽之胆”,它取的是“胆”的积极意义,承载的是“胆”的正面价值,它是“智”和“勇”的结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胆识”。再次,作家之“胆”并不等同于作家的“勇气”,它还有真诚,诚挚,敢于承担的深层内涵。最后,作家之“胆”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的,带着强烈情感的一种主体情绪高扬的状态。具体到文学创作中,作家之“胆”表现为:一是积极入世,勇于探取社会人生的艺术献身精神。二是以笔为武器,英勇无畏的批判精神,包括社会批判和自我剖析;三是敢于打破传统,开拓创新的艺术进取精神;四是遵从自身意欲,自由不羁的生命精神。五是贯穿整个创作过程的真挚创作态度和真情的自然流露。 第二部分为作家之胆与文学创作。结合古今中外创作实践论述“胆”在创作中的表现及作用。“胆”在创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求真之“胆”、向善之“胆”和崇美之“胆”。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文学创造之“真”集中体现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表现情感的真挚性。二者都需要充分发挥“胆”的作用。作家敢于浸入生活,才能获得对其真切而深刻的体验。文学是胸中不得不吐的生命冲动,作家要敢于抒发真实情感,拒绝“为情造文”。文坛上存在的“私人化写作”,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等问题多是因为作家逃避生活,不敢抒发真情所致。 向善之“胆”主要论述文学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与作家之“胆”的关系。批判是文学最基本的精神。作家之“胆”表现为敢于批判的勇气,它包括社会批判和自我剖析两个层面。有“胆”的作家能够抵制住种种压力和诱惑,始终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坚守文学的批判品格。批判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作家具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学的批判,永远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建构。创作领域出现的为迎合市场对世俗生活抱以认同态度的作品,是“无胆”的作品。那些否定“善”,张扬“恶”的作家,看似狂妄大胆,敢于践踏一切,其实是“无识无胆”的表现。 崇美之“胆”是在遵循“真”和“善”的基础上,对艺术构思和审美形式的执着和完美追求。它首先体现为对艺术想象力的激发;集中体现为不为陈规旧说所囿,敢于质疑传统,勇于打破束缚,充分发挥艺术独创性的勇气和魄力;还体现为对艺术形式进行精雕细琢的耐心和努力。遵从生命的自由意志,毫无顾忌地舒展笔墨,要以遵循创作规律为基础。真正的创新之“胆”是有“才”之“胆”,更是有“识”之“胆”,是对艺术独立人格的坚守和对独特见解的坚持。 第三部分为作家真“胆”的铸炼。作品的“无胆”表现为缺少了刚健的思想和崇高的理想。作家要写出浩气充塞的文章,须得先培养“独立不惧”的人格。“胆”的铸炼,提高学识是关键,加强修养是根本。作家应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汲取营养,重铸“正道直言的刚健人格”和“独立不羁的自由人格”,这样,文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软骨症”,重新焕发其耀眼的精神光芒。 结语部分结合荀子上勇、中勇、下勇的分类,对比文学创作领域的三种“胆”,指出作家真“胆”的最高境界是氤氲在正气浩然的人生境界中的仁者之“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讯[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5年05期

2 黄秀生;血脉的流淌——《狂人日记》、《山上的小屋》比较谈[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闫晓茹;;一粒沙子看世界——从布莱克的两首同名诗看诗人创作思想的演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海艺膑;;现代壁画的创作思路:传统的继承与当代性体现[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谢雅琴;;从《运甓漫稿》反观李昌祺《剪灯余话》的创作思想[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秦祖辉;黄红英;;论萧红小说创作思想改变的原因[J];文教资料;2008年11期

7 乐云;;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创作思想嬗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宇文荧彬;;浅论施光南的歌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李杰虎;;探寻人性的幽微——论刘震云小说的创作思想[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景玲;郑佩伟;;谈《海狼》中的存在主义及其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烈;;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陈马林;;反思与重构——“五十年的文学世界”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3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林平;;一曲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歌——杨牧创作思想初探[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高翔;;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张似赞;;历史告诉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分析与展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周伟民;;《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小说理论[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8 李军;;穿越思想的隧道——读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9 余萍;;从《水浒传》中的淫妇形象看施耐庵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葛新德;;横看成岭侧成峰——论纪实摄影与辩证思维[A];新阶段新路子——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砺志;学艺兼修 技道两进[N];吉林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明明;我市拟聘任10—20名签约制作家[N];泰安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缅怀科普大师 弘扬科学精神[N];福建科技报;2008年

4 夏烈;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N];文艺报;2010年

5 柳冬妩;“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贺仲明 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学的意义不会长期被遮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乔叶;文学,我相信[N];文艺报;2011年

8 赖大仁;文学在理想中升华[N];文艺报;2010年

9 黄乔生;此情可待成追忆:文学博物馆的使命[N];中国文物报;2011年

10 ;努力工作 繁荣创作 迎接第八次全国作代会[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2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张勇;正始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薇薇;论张炜作品与齐文化的承接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9 陈发明;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人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文正;我国新时期三部严肃歌剧音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丽君;论作家之“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洋;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长朋;《隋唐演义》的创作思想与文化意蕴[D];青岛大学;2009年

4 吕小辉;斯蒂文·霍尔现象学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谭筱婷;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6 毕航;通往美丽的花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侯晓震;《聊斋志异》官吏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任祖康;茅盾早期小说创作[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小波;赵树理创作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01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01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