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军伶考述
发布时间:2017-12-18 14:00
本文关键词:唐宋军伶考述
【摘要】:军伶泛指唐宋时期军队中的乐舞人员,,专事音乐、戏剧、百戏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演。军中的倡优、伶人、营妓以及禁军乐人等作为专门的乐舞人员,构成了军伶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活跃于军营这个特殊的文化空间,不但是乐舞、戏剧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且是边地以及域外音乐传入的重要中转,为中原腹地乐舞发展不断输送新曲调、新形式。若想更全面、更细致地把握音乐以及表演艺术发展的进程,军伶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唐以前军队中已出现乐舞人员,其中包括军队中的鼓吹乐人以及汉以来一直存在于军营中的营妓。唐朝军伶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有三:其一,唐朝乐舞风气兴盛;其二,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呈现出藩镇林立的局面;其三,安史之乱后,朝廷大量削减乐工。军伶在军队中主要承担着娱乐官兵、接待宾旅以及献乐等职能。 军伶一般由乐营统一管理。唐朝对军伶的管理比较松懈,除去参加军中宴饮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出入于乐营。宋代军伶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主要包括禁军乐人、营妓等。宋代仍然存在乐营,然而军伶已不全是由乐营进行管理,此时在乐营管理范围之内的应是营妓。 唐宋军伶的表演内容主要包括歌舞、戏曲、百戏等,他们的表演带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军伶表演中,独特的乐器伴奏如芦管歌、特殊的表演形式如优胡戏,特殊的曲调如《凉州曲》等边关大曲格外值得关注。军伶将这些独具特色的音乐、戏剧形式带出军营,并被宫廷和民间这两大音乐空间所吸收,对唐宋乃至后世音乐、戏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军伶以及军营演出在元明清仍有延续。如明代的【数落山坡羊】、【边关调】便是从军营中流传开来的,清代的“马上撞”也可以视为军伶在传播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光;;论辽代军乐[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2 姜伯勤;敦煌音声人略论[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3 李正宇;归义军乐营的结构与配置[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4 刘进宝;;归义军时期的“音声人”[J];敦煌研究;2006年01期
5 韩娇艳;;《秦王破阵乐》考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庹修明;中国西南傩戏述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秋林;;仪式与傩戏的神性空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龚德全;;傩戏美学特质探微——以贵州傩戏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欧燕;;唐宋“军伶”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石根;唐代大曲第一部──秦王破阵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130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0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