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明代朝鲜朝使臣送别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1:04

  本文关键词:明代朝鲜朝使臣送别诗歌研究 出处:《鲁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送别诗 朝天录 情感主题 比较研究


【摘要】:送别是文人墨客吟咏不绝的诗歌主题,即使语言、文化相差很远的两个国家,离别之情的抒发也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朝天录》记录了明代朝鲜使臣出使中国的沿途记闻,在他们笔下我们了解到了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出使过程中他们别样的体验,也让我们了解了中朝两国建立在“尊明事大”思想上的情感交往,他们的送别诗就是在这独特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以《朝天录》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对《朝天录》送别诗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分类整理研究,并与中国古代送别诗进行比较,按照以下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朝天行以及《朝天录》概说。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朝天录》产生的背景。主要探讨明代时期,中朝交往的相关政策,朝鲜朝使臣出使中国的相关情况;二关于《朝天录》所记载内容的基本介绍,对《朝天录》相关常识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为《朝天录》送别诗分类研究。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根据送别对象对朝鲜朝使臣送别诗进行分类,阐述朝鲜朝使臣赠予同僚、中国文人、官员以及他国使臣的送别诗;二阐述鲜朝使臣与中国文人、朝鲜朝使臣与他国使臣有关送别主题的唱和。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主体本分,这一部分着重从情感主题方面,比较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与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异同。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分别介绍中国古代送别诗、朝鲜朝使臣送别诗的情感主题主要有哪些;二是将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与中国古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介绍两国情感主题的异同;三介绍由于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产生的独特背景,,送别诗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主题。 第四部分从意象运用方面,比较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与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异同。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分别介绍中国古代送别诗、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诗歌意象;二将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与中国古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介绍两国送别诗意象手法运用的异同以及朝鲜朝使臣送别诗对于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借鉴与学习;三介绍由于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产生的独特背景,其送别诗意象运用的独到之处。 第五部分从艺术手法方面比较朝鲜朝使臣送别诗与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异同。主要涉及两方面:一分别介绍中国古代送别诗、朝鲜朝使臣送别诗的艺术手法;二介绍朝鲜朝使臣送别诗对于中国古代送别诗有关艺术手法运用的借鉴,以及朝鲜朝使臣送别诗艺术手法运用的独到之处。 《朝天录》是朝鲜朝使臣在中国出使过程中的作品集,它记录了朝鲜朝使臣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是研究中朝关系极为重要的资料。送别诗是他们赠予自己同僚、中国知己好友、中国官员、他国使臣的作品,比较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其当时的处境,将中国古代送别诗与朝鲜朝使臣送别诗进行比较,可以从中了解中国与朝鲜朝文化交往状况,中国古代送别诗对于朝鲜朝使臣送别诗创作的影响,以及朝鲜朝使臣送别诗的独到之处,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2;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武,郝淑媛;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2 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3 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01期

4 许智银;;唐代送别诗的自然意象[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陈婉娴;;盛唐送别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6 韩梅;;韩国古代文人眼中的中国——以《朝天记》、《朝京日录》、《入沈记》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0年09期

7 王琳;;古代朝鲜的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张莲花;中国文学与朝鲜文学的源与流——读《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9 任晓丽,梁利;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J];南开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琴;从中韩外来词来看两国文化相互之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左英英;中晚唐送别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金艳花;朝鲜汉诗诗体演变论考[D];延边大学;2005年

4 伍爱凤;中日古代送别诗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玉华;文化外交与中韩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鸿军;明代汉籍流入朝鲜李朝及其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陈先涛;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怡;李白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田蕊;唐代离别诗的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王克科;李廷龟庚申使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5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35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