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融会、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读王锺陵先生《20世纪中西文论史》
本文关键词:建构融会、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读王锺陵先生《20世纪中西文论史》 出处:《上海文化》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王锺陵 《世纪中西文论史》 新文艺理论体系 文论史革新
【摘要】:王锺陵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西文论史》以不同于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宏大理论视野对20世纪的西方文论和中国文学与戏剧的文体流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不仅完成了文论史研究的革新,而且也建立起了融合、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在文论史研究革新方面,王锺陵先生将文论史放在20世纪中西文化思想内在矛盾的运行轨迹中展开论述,揭示了中西方文论演变的内在规律。在文艺理论体系建设方面,王锺陵先生将文体作为理论体系的重点,以新存在论、新诠释学为基础,以文艺史运动规律与各种文艺体类的本体论为核心展开论述。一方面探究文体特征的哲学依据,另一方面探究文体变化的历史规律。在研究方法方面,王锺陵先生以活的逻辑学思路叙述文论史的动态规律,以跨学科的方法探讨文论史的复杂性,并以心理感悟的方法把握理论家的内心世界,使文论史变得更加鲜活。
[Abstract]:Mr. Wang Zhongling's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history" style 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grand view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drama the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 not only completed the study on history of innovation, but also establish a fusion beyond the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system. In the reform of literary history, Mr. Wang Zhongling put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on the track of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ought in twentieth Century, and revealed the inherent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system, Mr. Wang Zhongling takes stylistics a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new ontology and new hermeneutics, and takes the movement rule of art history and the ontology of all kind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s the core. On the one hand, it explore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laws of stylistic change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Mr. Wang Zhongling described the dynamic rule of literary history by means of living logic. He explored the complexity of literary history by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grasped the inner world of theoreticians in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which made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heory more vivid.
【作者单位】: 教育部社科中心;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季羡林先生在反思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时感慨,我们中国人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季羡林先生的这个世纪之问,是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尴尬。中国哲学史界出于对“照着说”、“跟着说”的不满,提出了“接着说”,意图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说话。但局限于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才;;从百年文论史得到的启示——关于文学价值取向与观念嬗变的审思[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2 李清良;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论史——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耿晖;世纪之交中国文论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中国文论史建设研讨会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余华;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1期
5 雷丹;;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6 黄维j;;宏微并观 纵横比较 彰显中国——曹顺庆主编《中外文论史》评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1期
7 张治国;张静;;从中西文论史透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取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8 陈蕾;;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成;;遗忘的批评踪迹——王弼批评理论范式的文论史地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J];文学自由谈;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锺陵;文论史研究如何创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吕保田;以史作论 微观对话[N];文艺报;2008年
3 梁波;“开智”新文论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曹竹青;当代文论史的开山之作[N];太原日报;2006年
5 高建平;回到原初的语境中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丽丽;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D];新疆大学;2007年
2 刘名扬;唯美生命的追求[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5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4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