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超越记忆的文学言说:一个精神分析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5 11:10

  本文关键词:超越记忆的文学言说:一个精神分析的视角 出处:《兰州学刊》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记忆 集体记忆 文学


【摘要】:记忆由外在于人的符号引发。对这些记忆的重述,经由文学家的表达之后形成了文学。由于记忆的符号存在于一个能指链之中,因此,并不存在孤独个体的记忆;作为对记忆的重述,文学在其诞生之时,就已经成为集体记忆中,也就是能指链里的一个环节。正由于此,文学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Abstract]:Memory is triggered by human symbols. The restatement of these memories, expressed by the litterateur, forms literature. Because the symbols of memory exist in a signifier chain, so. There is no memory of lonely individuals; As a restatement of memory,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link in collective memory at the time of its birth, which is a link in the signifier chai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一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普鲁斯特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我的心情很压抑……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旭;“二拍”中情爱女性之人格结构探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邓泽球,张桂群;论网络虚拟人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韩瑞辉;拉康与结构主义[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4 张新木;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范——试释《追忆似水年华》的符号体系[J];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04期

5 王璞;飘移在虚实之间的魔术——细读徐,

本文编号:138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