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

发布时间:2018-01-06 00:18

  本文关键词: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解放 文学研究 解放逻辑 边界意识 元意识


【摘要】:文学研究是一种审美解放,其使命在于运用文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来论证文学对人类解放的意义,指明"解放"的必然路径,树立实现"解放"的宏伟目标,描摹审美解放所能抵达的理想状态,并通过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来完成"解放"。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寻找某种永恒、有效的模式,希望以此解决一切文学问题,获得审美的解放和自由,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变革""进步"和"创新",最终可能导致虚无主义。边界意识在对传统形而上学及其元意识的反驳中显现,是一种新的哲学意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文学研究的边界意识在宏观上可以分为语言层面、知识层面和价值层面,在微观上包括政治边界、经济边界、社会边界和文化边界。
[Abstract]:Literature research is a kind of aesthetic liberation, its mission is to use the concept, method and theory of literature to prove the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to human liberation, to point out the inevitable path of "liberation" and to set up the grand goal of realizing "liberation". It describes the ideal state that aesthetic liberation can reach, and through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critical practice to complete the "liber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liberation logic" to find a certain eternal, effective mode. I hope to solve all literary problems and obtain aesthetic liberation and freedom, but if we blindly pursue "change",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It may lead to nihilism and boundary consciousness in the rebuttal of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and metaphysics. The boundary consciousness of literary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language level, knowledge level and value level, including political boundary and economic boundary in micro level. Social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枣庄学院文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解放研究”(编号:12FZW04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编号:13BZZJ02)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号:14-ZD-01)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审美解放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解放,文学是人学,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文学研究也是一种审美解放。在人类追求解放的道路上,文学研究作为一种审美解放,其使命在于运用文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来论证文学对人类解放的意义,指明“解放”的必然路径,树立实现“解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再出发[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尉利工;道法自然与诗意地栖居——两种天人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艳;裴小松;;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方向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龙红;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安树彬;中国传统科层制的弊端[J];华夏文化;2004年04期

4 陆兴忍;;日常生活:女性主义批评新的话语生长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玉能;;实践本体论的关系性与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刘慧群;;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托马斯·内格尔;赵永刚;;全球正义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艺研究;2008年02期

9 金岱;;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论略[J];学术研究;2011年01期

10 袁年兴;;文化的人本寓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桦;;澳门文学研究进程概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王进进;;文学研究方法钩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赵义华;;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本位”、发生机制和具体展开[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4 韩益睿;;敦煌文学研究思路初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金依俚;文学研究方法综述[J];娄底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6 徐贲;哲学和文学研究方法论[J];文艺研究;1985年04期

7 ;近年来文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2期

8 周宪;;关于文学研究方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85年06期

9 ;社会学的文学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否定[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2期

10 杨津华;;也谈文学观的更新[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冰;;文学在祖国怀抱里成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2 王忠祥;;学术的盛宴——祝贺“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董之林;;关于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想法[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4 苏永延;;贯通古今文学的研究典范——茅盾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个性[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先霈 王蔚岚;挖掘文学与商业关联的内在价值[N];文艺报;2011年

2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高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李屹 魏琛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任全娥;国家社科基金助推文学研究繁荣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3 龙其林;拭去文学表层的尘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马世年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访谈:立体式的文学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程巍;略论文学之历史社会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杨宏鹏;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8年

7 李冰;文学在祖国怀抱里成长[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许维萍;文学:三十年中时代精神与地域风情的多样表达[N];辽宁日报;2008年

9 苏沙丽;出发的意义[N];文学报;2014年

10 陈众议;向着重构的整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军;传媒视域中的文学[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琼琳;论杨义的文学观及其文学研究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2 甄芸;春秋郑国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喜梅;论“斯芬克斯因子”与文学的教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慧敏;芥川文学中对利己主义的揭露和超越[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