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生态文本解读的心理学途径

发布时间:2018-01-06 11:43

  本文关键词:论生态文本解读的心理学途径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文本 生态伦理 格式塔 主体间性 荣格心理分析法


【摘要】:当前生态文学文本的解读方式诸多,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文本解读的全新途径——心理学途径。本文提出,格式塔心理学方法、作为心理学载体的主体间性、荣格的心理分析是生态文本解读的三种有效途径。文章强调,这三种途径可以有效分析作家与作家所处时代的心理背景,从"个体"与"群体"创作意识形态阐释文学作品的生态意蕴生成;同时通过对心理学的分析,可探求文学文本和生态伦理之间的非裂隙关系。最后文章强调,心理学途径只是提供一种新的解读的可能,要适度运用心理分析,合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路。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ays to interpret the text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at pres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which is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of Gestalt. As the carrier of psychology, Jung's psychoanalysis is three effective ways to interpret ecological text.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these three approaches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writer and the writer's age. From the "individual" and "group" creative ideology to explain the creation of the ecological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sychology, we can explore the non-cr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text and ecological ethics. Finall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only provid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the appropriate use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thinking in literary work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中西当代生态小说叙事策略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21slktziw x-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1.引言文学作品一直承担着反映世界、折射人类内省思考的任务。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思想载体,其发展历程往往超越了文学作品本身,人类对其内在含义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人类的文本研究经历了不同的范式转换,对文学作品审视的角度也一直处在不断更替的不确定状态。如何对文学作品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莹;《白鲸》意蕴层次剖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记忆的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3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4 姜异新;拖着历史的长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季雅群;生命的悲苦歌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小明;;论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J];哲学研究;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琴;;弗莱“三角形”批评说与其文本观的建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喻琴;;弗莱文本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3 张悦;陈惠良;徐蓓;;浅谈文学作品中的互文现象[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4 赵先政;;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学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5 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7 王卫强;;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机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8 支运波;;文学性与关怀意识:生态批评的旨趣[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周景耀;刘锋杰;;文学与政治:可以“想象”与超越偏见[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10 周景耀;;超越偏见:“想象”的文学与政治关系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赵牧;;文学教育:关乎我们的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路;遭遇西方:规范与入口[N];文艺报;2005年

2 赵宪章;也谈思想史与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贺绍俊;明星化:文学的利与弊[N];人民日报;2005年

4 南开大学 陈欣;摄影文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影像文本[N];文艺报;2002年

5 程巍;近期英美文论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于文秀;图像的霸权与文学的危机[N];文艺报;2001年

7 钱林森 李伟;文学的精神分析再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王文戈;如何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9 中山大学博士生 郭冰茹;阐释中的艺术再创造[N];文艺报;2001年

10 四川大学 冯宪光;作为间性文本存在的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春;论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文本的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军;戏剧文本的文学文体分析模式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桑仲刚;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中内隐信息的处理[D];兰州大学;2006年

5 唐建华;文学文本与商业广告文本翻译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文;文学理解中读者的主观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启庚;从关联理论视角论文学翻译[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宣又;心理空间与文学文本意义的认知探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许睿;当代复合符号文学文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387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7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