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信”有余而“达”未及——从夏志清改张爱玲英译说起

发布时间:2018-01-06 12:01

  本文关键词:“信”有余而“达”未及——从夏志清改张爱玲英译说起 出处:《中国翻译》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张爱玲英文


【摘要】:文章从夏志清校阅两处张爱玲自译的《金锁记》英文说起,论及张的英文创作,学界对她英文的评价以及张的英文作品在国外的遭遇等。文章认为,张爱玲的英文创作,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式创作,她用其"秀才英文",言说着那充满人情世故的中国故事。她的英译,执著于对原文的"信",而忽略了对译文的"达"。其结果是:她的英文作品难以企及英语世界的彼岸,她的翻译则"信"有余而"达"未及。
[Abstract]: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Xia Zhiqing's reading of two translations of the Golden Lock by Xia Zhiqing, and discusses Zhang's English creation,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of her English, and Zhang's English works in foreign countries. Zhang Ailing's English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sty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e uses her "scholar English" to tell that Chinese story full of worldly feelings. Her English translation is devoted to the "faith"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result is that her English works are difficult to catch up with the other side of the English world, and her translation is more than "letter" and "Da".
【作者单位】: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董桥在他的语文小品录《给自己的笔进补》一书中写有“夏志清改张爱玲英文”一文,其中谈到1968年夏天,夏志清校阅张爱玲自译的《金锁记》英文两例。现照录如下:例1.原文: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人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朱军;;论茅盾翻译的政治维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刘孝银;;鲁迅翻译理论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平;;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事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红钧;以“信”为根本,力求近原形──略谈英汉翻译中长句的处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张丽娟;评张培基的英译《背影》(英文)[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3 赵海艳,朱燕;自然畅达 传神灵动——杨必《名利场》对翻译标准的再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杜敏;;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起[J];淄博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5 李冰;;用“信达切”的翻译标准看姚乃强的《红字》译本[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程莉;;哪朵海棠更娇艳——小说《洛丽塔》两个译本述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2期

7 韩风;彭晓川;;中国“诺贝尔”缺席与文学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黄杲p,

本文编号:1387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7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