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 出处:《求是》2013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作品评价 单调乏味 高不可及 “学院派” 当代精神 古代诗词 四大名著 现实生活 畅销小说 中小学语文
【摘要】:正文学研究要不要接"地气",怎么接"地气"?当下,不少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在"兜圈子":只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到圈子之外的普通读者身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好、不重要。相反,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多数文学研究只在"内循环"式研究的一条道上走,不考虑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割裂了作品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今天的文学研究之所以单调乏味、缺少活力,恐怕与这种做法有很大关系。文学研究离不开"理想读者"。所谓"理想读者",并不是大众眼里高不可及的专业评论家,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普通读者。很多情况下,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作家作品实
[Abstract]:Should the study of orthodox literature be connected with "ground air", and how to "land air"? Nowadays, a lot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terary history research are in "circles": only in the circle of writers, critics, literary historians, few people focus their eyes on ordinary readers outside the circle. Of course.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is kind of research, which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writers' works, is not good or important. On the contrary,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literary research to be cultivated in three acres of the writers' works. What we want to emphasize is. At present, most literary studies are only on the way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study, and do not consider the acceptance of ordinary readers, and break u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rks and social groups. Today's literary studies are monotonous. The lack of vitality may have much to do with this practice. Literary research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ideal readers". The so-called "ideal readers" are not highly accessible professional critics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It is an ordinary reader who is ignored by many people. In many cases, it is the most direct and truest reflection of the writer's work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文学研究要不要接“地气”,怎么接“地气”?当下,不少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在“兜圈子”:只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到圈子之外的普通读者身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好、不重要。相反,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的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舒斯特曼 ,朱小红;美学中的四个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2 姚文元;从什么标准来评价作品的思想性——对《布谷鸟又叫了》一剧的一些不同的意见[J];剧本;1958年12期
3 AOIYAMAZAKI;天剑残影[J];少年人生;2003年12期
4 马海民;戴维;马春兴;;感受精神 品味佳作——从石鲁作品看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6年05期
5 ;读·编[J];数码摄影;2008年07期
6 汪民安;;《形象工厂:如何去看一幅画》[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08期
7 汪民安;;形象工厂:如何去看一幅画[J];东方艺术;2009年23期
8 ;外国文学动态[J];外国文学;1983年03期
9 ;王蒙谈如何正确对待分歧意见[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3期
10 杨悦浦;;与古为新——评析陈孟昕工笔画[J];国画家;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2 舒泽金;;办好“华赛”需要加强新闻摄影作品评价标准研究[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燕飞;;浅析家长在幼儿美术教育上的误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4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下)——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5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好运;脱出窠臼 归法自然[N];中国商报;2001年
2 毕明辉;马勒《大地之歌》唐诗歌词解译及作品评价学术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黄慧;不少好作品是“哭”出来的[N];广州日报;2008年
4 郑杨;柳建伟:我们努力表达长征但远远不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王夏斐;哪个城标更适合杭州 让百姓来评判[N];杭州日报;2007年
6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薛巍;电网仿真考验高性能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 鄢烈山;评论政治人物应“意在笔先”[N];南方周末;2007年
8 古耜;天下公器与私情、私愤[N];文艺报;2006年
9 曾迎春;追求绘画的思想性[N];美术报;2008年
10 李冰;与鲁院学员谈心[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霰;美术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陈宝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辉梅;试论教学作文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余鑫;文化研究视角观照下的R.施特劳斯音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史宪峰;凝练隽永 自然真诚[D];吉林大学;2006年
6 柴俊霞;能力本位下的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靖;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胜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田丽;电子档案袋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浩;摄影教学网站中作品评价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9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