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审美情感假说及其局限
本文关键词:文学的审美情感假说及其局限 出处:《当代文坛》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把文学情感视为一种无功利的非实在性的情绪活动,是文艺学界的一个重要表述,它来源于康德美学的自由精神及其形式主义的美感追求。这种对文学情感的审美假定对于反思和批判过去极左文艺思潮具有相当大的效用,但它无力解释后现代语境及当代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情感的新变化。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literary circles to regard literary emotion as a kind of non-materialistic emotional activity without utilitarianism. It originates from the liberal spirit of Kant's aesthetics and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formalism. This aesthetic assumption of literary emotion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introspec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the extreme left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past. However, it can not explain the new changes of literary emo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modern context and contemporary consumer culture.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埅魅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情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BA039 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文学情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58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有关文学情感特性的问题理论家们看法并不一致。大体而言,有生活情感说、审美情感说、欲望说以及情感符号说几种,目前尚具影响并且在学界占据主流言说地位的可能要算审美情感说。所谓审美情感说,就是将文学情感视为一种无功利的、非实在性的情绪活动,其核心是康德美学的自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卫;关于“文学审美论”问题[J];学习与探索;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婧;;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发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达海军;;船山诗歌题材及其分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8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兵;吴玲达;王辰;袁志民;;半自动图文分镜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运平;;解构主义诗学评析[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2 李志孝;安涛;;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兼论与西方学派、苏联学派的区别[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黄文祥;“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及其局限[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4 欧阳文风;王静;;传媒介入文学批评的是与非[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杜书瀛,张婷婷;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6 黄秀猛;浅谈文学情感的变异与强化[J];龙岩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7 邸晓峰;;文学百题选浅谈[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Z1期
8 刘新华;论文学情感[J];福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9 刘伟生;文学教学的文学手段[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邓璐璐;;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批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娜;;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之初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美的情感”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Eberhard K銉nig;;视野与观点:全球化语境中之欧洲观念的强势与局限(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顾疑;;论朱光潜“美感经验”说的局限及其根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佳;原型实践的局限与创新[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李阳;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生琳;两种文学本质观之争及其局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