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试论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归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8-01-07 18:02

  本文关键词:试论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归化倾向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翻译文学 文学语言 归化


【摘要】: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学翻译语言的归化倾向体现得非常明显。基于古代雅文学语言的立场,吴汝纶、严复较为完整体现出在典雅文言语体下的翻译语言建构的归化思想。从戊戌变法开始,诗歌、小说的文学翻译,基于译者不同的传统文化资源,归化倾向显现出迥异的面貌。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真实面貌,并由此产生了多元翻译文学语言建构的情形。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turalization tendency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language was very obvious. Yan Fu reflects the domestication thought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construction under classical Chinese style. From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poetry and novel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or's differ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The tendency of naturalization shows very different feature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true face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us p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multi-languag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48)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一所谓“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归化倾向”,大略而言,是指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建构与其时中国语言文字情况相一致的方面,即外国文学语言适应中国语境的归化,或言对外国文学加以中国化改造的一面。由此试图说明在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建构之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便其时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微;“小说笔法”:林纾古文与“林译小说”的共振与转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5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9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方习文;;陈独秀抨击“桐城派”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6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轶;;苏曼殊印度文学译介论[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1期

2 王东风!210093;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3 梁婕;;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4 赵亮;;浅论当下艺术语言的异化与回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周瑞;王建平;;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吴来安;;文学翻译策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7年22期

7 焦潇;;鲁迅翻译策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13期

8 汪璧辉;;从归化与异化看翻译研究——《红楼梦》译本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6期

9 黄定天,张晔明;黑龙江翻译文学50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0 袁斌业,陆勇;异化和归化: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玉;;文学语言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盛光希;;文学语言的二元对立与统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3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刘福根;;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新与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郑颐寿;;深人推进文学语言研究——本届学术会议论文简析[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吴绵绵;;人文修养与文学语言的互动关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江南;;文学语言的感性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程梦瑶;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功能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美周刊;敬华夏季拍卖主打海派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石一宁;文学语言还有标准吗?[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梅;中国书如何打破英美出版“天花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刘锋;世界需要翻译文学[N];文艺报;2011年

6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文洁若;《北京地域文学语言研究》京派语文学问大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乐黛云;中国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6年

9 刘卫红;回望近代文学翻译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童庆炳;文学的第一要素[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丽;归化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韦伟华;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春;接受美学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侯丽枚;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6 尹周红;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李梅;《浮生六记》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D];东华大学;2005年

8 王中强;从归化异化角度对《西游记》两个版本译文作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智慧清;《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归化与异化的目的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钱菊兰;从文化失衡的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3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3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