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叙事学文化发展
本文关键词:浅谈西方叙事学文化发展 出处:《电影文学》2012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事学作为源于西方的一门理论学说,它的发展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它的诞生到完善期间会产生不同的变动,引起不同的争论。无论是哪一个阶段或哪一个观点的提出,最终对叙事学业理论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意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用微观的视角来分析西方的叙事学文化发展。
[Abstract]:A narrative theory is rooted in the west, its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growing up, from its birth to the perfect period will produce different changes caused by different arguments. It is put forward which one stage or one point of view, the final development of the narrative theory studies will produc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a micro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western narrativ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唐山广播电视台;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一、西方叙事学研究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这和古希腊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是分不开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巨著《诗学》里最早出现了关于叙事学的古典研究。其书中观点认为诗歌的目的是模拟而非再现人类的行为,但这种模拟不是一种单纯的模拟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这也是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胜利;;《厄舍古屋的倒塌》叙述者之主题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任媛媛;;浅析空间叙事理论及其在《河湾》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杨世海;;当代语境下的叙事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李勇;;电子媒介·时空压缩·文化生产[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8 王瑛;;读者叙事诗学地位的嬗变与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9 罗立桂;;“阶级大众”的话语营构和文学书写——30年代文学论争与创作中的“大众”身份建构[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10 王艳霞;;被压缩了的时间——评威廉·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2 郑慧如;;诗现实的当代性[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9 潘以林;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解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蔡海波;青春影像的叠印[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弗朗索瓦·若斯特 ,远婴;电影话语与叙事:两种考察陈述问题的方式[J];当代电影;1990年05期
2 戴维·波德维尔;木凡;;电影理论和实践[J];电影艺术;1989年05期
3 崔君衍;现代电影理论信息(第二部分)[J];世界电影;1985年03期
4 彼·沃伦 ,陈犀禾;电影的“本体论”和“唯物论”[J];世界电影;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君强;降红燕;;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读刘绍信的《当代小说叙事学》[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尚必武;胡全生;;经典、后经典、后经典之后——试论叙事学的范畴与走向[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3 夏红星;;叙事学对于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建刚;“情节”略论[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降红燕;;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读刘绍信《当代小说叙事学》[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6 翟恒兴;;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杨;;故事与小说的叙事学比较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徐强;;跨媒介叙事研究的范例——从《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看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陈巧茹;;浅析英美小说教学中叙事学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10 傅修延;;叙事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4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5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2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8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俞敏华;形式的表象与深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华进;云之话语,,钟之逻辑:叙事学视域下的网络新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星迪;我国电视纪录片叙事情境的发展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江岩;中国当下电视新闻中“解释性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芳;叙事背后的道德质询[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玲;日本平安朝日记文学中的第一人称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培;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孙婧;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7 吴闻莺;深度报道的叙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滔;叙事与符号的魅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吕萍;叙事与阐释:鲁迅小说及其电影改编[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张倩;论《红楼梦》的季节叙事[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5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