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质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学科使用范围的混淆,本质主义的研究路向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度个性化创造的文学活动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成为文学研究健康发展的致命阻碍。深入分析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的深层原因,借鉴和尝试反本质主义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有益于文学研究从一元的独断论走向多元、平等、对话的多维研究模式,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Abstract]:Essentialism has its neces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However, due to the confusion of the scope of use of disciplin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Especially in the highly individualized creation of literary activities exposed a lot of shortcomings, become a fatal obstacl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researc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debate between essentialism and anti-essentialism. Some methods and ideas of anti-essentialis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try,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literary research to move from monistic arbitrariness to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 mode of pluralism, equality and dialogu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literary research to get out of its predicame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鲁东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本诗学:当代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编号:10YJA751015)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焦点,也是文学理论热议的话题。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既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超越自我、获得飞跃性发展的必经之途,更是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一论争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本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陆贵山;;本质主义解析与文学理论建构[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2 聂春华;;个体言说与“普遍性”神话——从话语沟通看现今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3 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研究;2007年08期
4 曹顺庆;文彬彬;;多元的文学本质——对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论争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5 卢风;;两种科学观: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曹金合;;追随永恒——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剖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施恒魁;;《鲁滨孙漂流记》的三重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8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祖健;;生态价值异化影响下的城市形态[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晓芬;李双宏;;《雾都孤儿》人物分析——南希的挣扎[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张作竹;;自然辩证法的系统性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王磊;;“两种文化”冲突的和谐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牛光夏;;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民间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醒民;;论科学的统一[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3 吴炫;;当前文艺学论争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4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5 杨春时;;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6 南帆;;转换:历时之轴与共时之轴[J];文艺争鸣;2007年01期
7 高小康;;建构论与本质论:为承认而斗争?[J];文艺争鸣;2009年05期
8 南帆;练暑生;王伟;;多维的关系[J];文艺争鸣;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长福;论马克思人论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内在冲突(上)[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2 易小明;本质的生成与生成的本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生成主义思维方式比较探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3 白利鹏;;生活世界:非本质主义的总体性如何可能[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4 万水;;近年来文艺学有关“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讨论综述[J];文艺争鸣;2009年03期
5 蔡福军;;关系主义,或一种历时的总体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陶东风;;略论本质主义知识论和权威主义政治之关系——回应支宇、吴炫教授[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7 闫听;;反思本质思维如何进入文学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8 杨兴玉;;文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彭水香;;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10 岩城见一,王琢;比较美学:“本质主义”崩溃后的路向——岩城见一教授访谈-对谈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闫宏秀;;从本质主义的视角观照科技进步[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郝德永;;不可“定义”的教育——论本质主义教育思维方式的终结[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3 刘叶涛;;现代分析哲学与科学本质主义[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郝德永;;课程的本质主义症结与“合法性”危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云锋;;略论德治与礼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2 刘慧姝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追问一种历史此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哈佛大学 田晓菲;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周筱峗;我为什么批评舒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坤;对当下理论法学研究中本质主义误区之反思[D];南京大学;2009年
2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4 崔雅南;从本质主义到情境主义[D];南昌大学;2008年
5 郭兰;对“性别本质主义”的继承与突破[D];中南大学;2006年
6 汤芬芬;建构主义和本质主义视角下的性别与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小华;维特根斯坦论哲学的终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章兰芳;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美学的批判[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