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言志与摹仿:中西文论观念的不同言说

发布时间:2018-01-08 23:08

  本文关键词:言志与摹仿:中西文论观念的不同言说 出处:《人文论谭》2011年0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诗言志 中西文论 摹仿说 民族文论 亚里士多德 中国文论 艺术起源 文学艺术 西方文论 柏拉图


【摘要】:正所谓文论观念,就是文学理论批评中,对于文学的最根本的看法,例如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它往往形成于其文论萌芽发展的早期,并对一个区域或民族文论的以后的发展,起着奠基和决定的作用。宏观地比较一下中西方传统的文学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抒情性文学比较发达,其抒情写意的艺术功能也发挥得比较充分,而西方的叙事性文学及其叙事理论则较为繁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Abstract]:Is the so-called concept of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is, for the most basic literary view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It is often formed in early works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on a regional or national literary theory of later development, plays a basic and decisive role. The macro comparison look in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China lyric literature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the lyric art function also play more fully, while the western narrative literature and narrative theory is relatively prosperous. 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many reasons,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几种现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CZW005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所谓文论观念,就是文学理论批评中,对于文学的最根本的看法,例如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它往往形成于其文论萌芽发展的早期,并对一个区域或民族文论的以后的发展,起着奠基和决定的作用。宏观地比较一下中西方传统的文学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抒情性文学比较发达,其抒情写意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北鹤;“诗言志”观点的演变[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程致中;;草根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抒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史诗性品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元;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文学与历史的关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刘丽娟;;转型的《青春》——论李健吾向中国传统喜剧的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8 刘谊;;小说人物丑美的几种特殊表现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9 苏知花;;浅论艺术在审美关系中的“存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伍旭坤;崔明;;中国古代“诗言志”与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比较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桂天寅;;沈德潜的诗学主张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5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王珂;;论英诗诗体对闻一多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水平;黄卫星;;论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的意识[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生;;“诗言志”文学纲领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比较——“诗言志”诠之五[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2 黄波,徐志平;“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张学军;;古希腊两种不同的“摹仿说”之比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雷丹;;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5 许劲松;;“诗言志”考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曹建斌;陈歆;;技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摹仿思想述评[J];职业圈;2007年02期

7 卢永和;;“诗言志”与“诗是某种制作”——析中西诗学理论原点之异[J];学术论坛;2009年01期

8 徐平;叶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再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玖青;曹建国;;从出土楚简看“诗言志”命题在先秦的发展[J];文化与诗学;2010年01期

10 陶沙;刘芳;;摹仿与诗艺[J];邢台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声柏;;先秦名学思想的思维特征——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比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思敏;;“什么是X?"与“X是什么?”——两种句式的本质差别[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7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于云玲;杨一博;;哲学视角中的隐喻——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9 汪子嵩;;我认识的周礼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10 王南;;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继f ;说“诗”[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玉萍;翼城县:以诗放歌盛赞改革开放30年[N];临汾日报;2008年

3 杨冬宁;“精神”之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韩磊;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5 乐黛云;《中国文论:英译和评论》中西文论互动的新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王露璐;幸福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上帝·凯撒·亚里士多德[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9 徐志跃;何谓自然,什么才是正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赵振羽;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而上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赵星垣;由“艺”而“道”[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7 宏伟;《梧门诗话》标点与释评[D];内蒙古大学;2003年

8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东;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壮志;公民社会与权力制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振;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7 王铮;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9 陈赫;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郭建萍;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9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9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