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符号之分类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符号之分类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将文学作品当做符号体系来研究,探讨文学符号的本质,对文学符号进行分类,是近年来符号学研究的新尝试。本文在阐明文学符号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将文学符号分为三类,即语言层面上的陈述符号、行动层面上的形象符号和叙述层面上的叙事符号。这种功能性分类展示了文学符号如何凭借其复杂的编码手段来有效构建文学文本的"文学性"。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literary works as a symbol system,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literary symbols, and classifies literary symbols. It is a new attempt of semiotic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basic elements and functions of literary symbols, this paper divides literary symbols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declarative symbols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This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hows how literary symbols can be effectively constructed by their complex cod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项目“普鲁斯特美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2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确实,文学产生于人类历史活动并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史,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息息相关,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德国哲学家卡西勒在其《人论》中指出,人“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新木;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范——试释《追忆似水年华》的符号体系[J];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04期
2 张新木;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程式[J];国外文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丁伯林;海子:激荡着屈子情怀的诗歌烈士[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5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俊华;《庄子》神话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洪;;文学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青松;像似符号思维与文学创作[N];文艺报;2006年
2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0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0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