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短信及其政治传播功能
本文关键词:民谣、短信及其政治传播功能 出处:《新闻大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民谣一直担负着特定的社会政治功能。在当代,随着传播技术和社会的变迁,民谣以新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和社会政治气候相互呼应,广泛传播的手机循环链短信具有民谣的特点和功能,而且其社会政治功能被扩大。本文通过个案和文本分析,论述手机循环链短信与中国的政治环境与气候的互动关系。
[Abstract]: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olk songs have been charged with a specific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with the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s. Folk rhymes echo each other with new forms and modes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climate. The widely disseminated mobile phone circular chain short mess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folk songs. Moreover,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have been expanded. This paper, through case study and text analysis, discuss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S and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学工处;
【基金】:胡春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传播网络对社会动员的影响机制研究”(11BXW032) 上海市哲社规划一般项目“全球新政治:手机短信传播及其公共治理风险”(2007BZH004) 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项目“新媒体、新修辞与大众文化变迁”的子课题(胡春阳主持,曹晋教授总主持)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I0-05;G206
【正文快照】: 一、背景:传播技术的政治化与手机短信的民谣功能在整个世界,手机传播已是非常普遍——即便是在发展中国家,手机也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因此,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是否政治是在线的,而是移动的,并且还要追问的是这种移动性产生了何种政治后果。在人类历史上,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控制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红莲;浅谈短信文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琳;我国大陆地区人际传播研究评析[D];兰州大学;2007年
2 赵光普;大学生短信消费心理及影响因素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向阳,胡春阳;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强;余少华;;手机短信与诗歌传播[J];今日科苑;2006年12期
2 王一川;;短信笑话与文学语言的新景观[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3 黄鸣奋;电信与艺术:从电报到手机短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马大康;重返大地的努力——诗性语言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向德彩;;民众意识抑或舆论话语——民谣的民众性论析[J];浙江学刊;2008年01期
6 高宁;;浅议“童谣”问题的哲学民众评价论本质[J];消费导刊;2007年04期
7 李志伟;;数码艺术的延伸[J];上海工艺美术;2007年01期
8 王琨;;从手机短信看短信文学创作主体的新变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9 陈才宇;Ballad译名辩正[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10 Lisa;;“我是看热闹的”:2010BCA×TIME OUT青年艺术市集[J];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金兰;短信文学火得起来吗?[N];工人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少波;关注拇指文学[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胡殷红;手机短信小说进入评论家视野[N];文艺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郑立华;短信文学算不算文学[N];中国商报;2004年
5 廖仲毛;手机文学渐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朴素;文学名家与网友纵论短信文学[N];海南日报;2005年
7 李晓红;当手机爱上文学[N];文艺报;2005年
8 何振华;文艺的心魂要真正深入“震中”[N];解放日报;2008年
9 庄桂成 陈国恩;文学的审美泛化[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向红邋小玲 实习生 田晓 王培;有多少书画展览值得期待?[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丽丽;“媒介即讯息”[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4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2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