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关于徽州艺术研究路径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关于徽州艺术研究路径的思考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应当以格尔兹所倡导的"文化深描"理论为指引,村落叙事为主线,个体叙事为适当补充,更为丰富立体地呈现徽州艺术的复杂样态、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弥补传统研究路径中宏大叙事的空疏化以及宗族叙事的窄狭化倾向。
[Abstract]:The study of Huizhou ar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eep description" advocated by Gertz, the village narrative as the main line, the individual narration as the appropriate supplement, and the complex appearance of Huizhou art should be presented more richly and stereoscopically. It explain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s up for the emptiness of grand narr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path and the narrow and narrow tendency of clan narrativ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202104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94)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资助项目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渊源深厚的徽州文化,曾经孕育出徽州艺术这朵奇葩。它不仅辉煌于徽州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时至今日仍然是华夏艺术一处独特景观。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郑振铎、黄宾虹等人开其先河,此后又有汪世清、陈传席等的不断努力,近些年更有大量新作不断问世:“徽州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兆光;;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J];读书;2008年05期
2 吴兆民;;对“徽州文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吴晓;;村落艺术活动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视野[J];民俗研究;2010年03期
4 贺为才;徽州古村落的文化人类学价值[J];探索与争鸣;2004年09期
5 陈元贵;魏雪苑;;明清徽州宗族演剧的人类学分析[J];戏曲艺术;2010年03期
6 何明,吴晓;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琨;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陈瑞;;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王志龙;;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7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8 刘伯山;;徽州篁墩氏族迁徙考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9 沈昕;;明清徽州祁门善和程氏宗族结构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10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漓,
本文编号:142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2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