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

发布时间:2018-01-15 14: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化转向、文化政治 文学性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其理论基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文化转向标志着从书面文本向视觉文本、从语词感受向视觉快感、从语词向图像的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存在着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相等同,把文学、文化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缺少文学性、审美性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Abstract]:In the 1990s ,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has undergone a marked cultural turn .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cultural theory of western Marxism . The cultural turn mark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written text to the visual text , from the word feeling to the visual pleasure , from the words to the image . In this turning process , there is a prominent question of the equal importan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ultural criticism , literature , culture pan - politicization , pan - consciousness , literary criticism , cultural criticism lack of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作为世界性的批评主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迄今已走过了170年的历史。作为这一潮流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尽管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理论个性与批评风格,但也深受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在此,我们无意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只关注20世纪90年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琪;;从文学批评传统反观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关系[J];文艺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当前文化批评的四大误区[J];学术界;2006年04期

2 孙媛;文化批评:为何存在与存在何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周晓燕;借鉴与互补: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J];文艺评论;2003年04期

4 吴昊;论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赵勇;;批评的处境与困境[J];南方文坛;2006年03期

6 王宁;文化批评与批评的国际化[J];文学自由谈;1997年03期

7 陶东风;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荣翼;尹小玲;;三种套路的解读——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9 江玉琴;;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文学批评的突围[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10 陶东风;文化批评向何处去?[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重提“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源;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杨剑龙;审视文学的文化批评[N];文汇报;2003年

3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4 宋家宏;文化建构中文学批评关注什么?[N];文艺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玮;文化成长需要“文化批评”[N];解放日报;2009年

6 梁鸿鹰;强化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N];人民日报;2009年

7 刘晓丽;理论的误用与文学批评实践[N];文汇报;2010年

8 陈树义;文学批评的两个判断力[N];太原日报;2010年

9 高楠 王纯菲;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N];文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批评是一种精神担当[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6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7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9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晓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简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敏芝;“传媒文学批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素玫;论弗莱的文学批评[D];新疆大学;2003年

5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瑞雪;论传媒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5年

7 戴瑞瑞;症候、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9 王进芳;神话与原型[D];西北大学;2004年

10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8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28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