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 混合 媒体 艺术 美学 现象 解读 方式
【摘要】: 一种新的艺术呈现方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它并不是纯粹的全新形式的艺术,但它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就是混合媒体艺术。本文通过对混合媒体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的简述,到具体分析各类混合媒体艺术的现状,最后以哲学的方法论分析后现代艺术的的解读方式,同时影射出混合媒体艺术的分析方法。
[Abstract]:In -20s, a new art presentation appeared, it is not pure new form of art, but it has a strong vitality. It is the mixed media ar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ixed media a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ll kinds of mixed media art.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way of interpretation of post-modern art by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and at the same time insinuates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mixed media ar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芳;;现代性悲剧叙事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杨双;;从“意象”到“仿像”——谈审美主体境遇的转变[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薛峰;孙燕;;朝花夕拾:现代性的三重维度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金丹元;;“华语电影”中的“民族想象”与差异性审美[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韩仪;;论梁代宫体诗的人生镜象与审美范式[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6 刘桃良;;中国民族文化审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借鉴[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7 颜铁军;;论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怀旧情结[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8 赵新平;王家民;;包装设计的视觉简约与秩序化[J];包装工程;2008年02期
9 洪星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历程及研究[J];长城;2009年08期
10 田素庆;;“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何以成为可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艳;;怀旧:现代人的诗意栖居——新时期以来美术中的怀旧表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金丹元;张书端;;上海怀旧与时尚影像中的文化悖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暖;博山琉璃及其产业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喻俊;美学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田径课程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晶晶;歌曲集《战地新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卓;符号视阈下媒介文化的受众审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玲玲;论城乡意识与中国1930年代文学[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9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2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