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而立之年”重新出发——《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改版扩容座谈会”小记
本文关键词:在“而立之年”重新出发——《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改版扩容座谈会”小记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编辑部 座谈会 扩容 新形势 办刊质量 专家学者 栏目设计 学术影响
【摘要】:正2014年即将迎来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为此,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本刊将在原有基础上,对栏目设计、编排等方面进行多项改组和拓展,并大幅扩充杂志容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界和比较文学爱好者,7月2日下午,编辑部特别邀请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前来本部参加座谈,就目前国内外比较文学学术动向、新形势下传统
[Abstract]:In 2014,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will be ushered in. Therefor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he magazine will design column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cademic impact of the magazine, better serve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lovers in our country. I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nd,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specially invited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som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come to this department to take part in the discussion, and to discuss the current academic trend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tradi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2014年即将迎来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为此,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本刊将在原有基础上,对栏目设计、编排等方面进行多项改组和 拓展,并大幅扩充杂志容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界和比较文学爱好者,7月2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理论思考与文学阐释》序言[J];东吴学术;2011年01期
2 苏文;中西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学方法论讨论会在无锡召开[J];国外文学;1987年01期
3 张雁泉;;多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定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2期
4 曹卫军;;文学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5 贺夏蓉;;可比性: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理前提[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6 ;《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本刊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7 乐黛云;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8 严绍■;;确立关于表述“东亚文学”历史的更加真实的观念——我的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追求[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2期
9 褚国飞;;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2期
10 李伟民;;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邹建军;;编选后记[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国女;第九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 高利克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中国比较文学的两次“回归”[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褚国飞;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徐立钱;新世纪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N];文艺报;2006年
6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王福和;比较文学著作应该怎样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宋德发;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N];文艺报;2005年
9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10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2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3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2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3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闫欢;话语权力与文学经典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慧玲;意识形态、诗学与英语意识流小说的汉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梁旭;《生死场》与《人间问题》的人物类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比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0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3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