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分层的符号学考察
本文关键词:叙述分层的符号学考察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述分层是小说叙述学经常讨论的课题,但是问题的真正解决,却需要进入符号叙述学。一旦叙述文本的载体,从记录性媒介文字,转换成演示性媒介,即戏剧、电影、游戏,此时哪怕故事依旧,叙述分层的机制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卷入的时间状态转换成"现时性",即叙述与被叙述同时发生。如果分层之间的间隔被冲破,发生了跨层,演出性叙述由于其现时性,会比较自然,而文字叙述反而会出现无法解释的悖论。
[Abstract]: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fiction narratology, but the re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entered into symbolic narratology. That is, drama, movies, games, even if the story remains the same, the 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mechanism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More importantly, involved in the time state into the "present." If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layers is broken and a cross-layer occurs, the performing narration will be more natural because of its present nature, while the text narration will have an inexplicable paradox.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一般叙述的符号研究”(11XWW001)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一、叙述分层:叙述者转换机制一部叙述作品中,有一个以上的叙述者。考虑到叙述者有框架-人格二象,一部符号叙述文本,就可能有多重的框架-人格变换。这些叙述者可以是平行的,例如《十日谈》中的十个叙述者。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们是分层存在:《十日谈》中十位佛罗伦萨青年避疫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毅衡;;“叙述转向”之后:广义叙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于冬伟;王谦;;穆时英前后两期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冀颖洁;;从明传奇《钵中莲》的多重视角设置来看明末百姓心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许梓yN;;“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论当前的第一人称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崔文丽;;变奏下的人性思考——《金锁记》的叙事时距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陈俊;;《福音书》的叙事时间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7 刘春雪;;《左传》叙事手法研究——预叙[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勇强;杨庆茹;;“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9 隋媛媛;;《好工作》中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10 黎莎;刘利刚;;“叙述转向”之后:“体育运动”叙述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杨家勤;英语演讲修辞性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4 潘文婧;张抗抗长篇小说的叙述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6 石慧;明清小说“时间倒错”问题试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月梅;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卫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小杰;温暖与柔情中的“仁”与“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詹姆斯·费伦;尚必武;;文学叙事研究的修辞美学及其它论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2 侯怀银;王霞;;论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娟;;论小说叙述者和叙述对象的五种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田旭雯;;《当代英雄》中的叙述层次[J];殷都学刊;2011年01期
3 吴琳琳;肖腊梅;;诠释另类主题之独特结构——《已知世界》的叙述层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魏全凤;;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析邱妙津的短篇小说《玩具兵》的元小说技巧[J];华文文学;2007年02期
5 曾丽君;小说叙事中叙述者与文本的关系浅析[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6 严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五号屠场》叙事技巧与主题分析[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7 严卿;;《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叙事特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王瑞;;《魔法》中的魔法——简析波特《魔法》中的叙述层次及其主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罗红;;黑塞小说《荒原狼》的叙述层次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葛兰;探析《灶君娘娘》的叙事特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元征;姚凌;纪红;乐光新;;一种用于未来蜂窝网络中的跨层优化模型——信息收集管理层模型[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陈立强;;电视频道的互动关系结构[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升飞;阎昌琪;谷海峰;;密度锁机理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5 胡俊;;护士长管理中的分层管理体会[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张显程;徐滨士;王海斗;吴毅雄;;应力诱导的涂层分层失效及安全容限设计[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张显程;徐滨士;王海斗;吴毅雄;;应力诱导的涂层分层失效及安全容限设计[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洪海丽;;Multisim7软件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志明;徐静;胡冬军;徐蕾;;“岭南明珠”体育馆屋盖钢结构制作与施工技术[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琳;别样的传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邱华栋;离同居、笑场和“借种”[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徐建斌;客户需求的分层及对策[N];中国保险报;2002年
4 记者 苏娅;“真正的主人公是无形的叙述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全国政协办公厅 曹军;强化金融市场的分层调控[N];经济日报;2002年
6 查尔斯.克罗特菲尔特;成本筹资分层[N];科技日报;2002年
7 郭华民 林荣;分层做好粮食企业思想工作[N];粮油市场报;2000年
8 郭春林;“聆听父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粤刚;零售诸侯海珠圈地 四大阵营分层凸显[N];中国商报;2001年
10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无线网络跨层设计[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加勇;无线Ad Hoc网络中的跨层QoS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厚江;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钻削加工技术的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8年
3 孙立新;基于跨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调度与路由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琰;无线宽带网络动态调度与跨层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晓梅;无线多跳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汪小燕;无线异构网络协同工作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建;无线分组通信系统跨层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马存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分层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方方;《微暗的火》中的叙述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邵迎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跨层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珏;马克·吐温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石爱民;论《呼啸山庄》中的耐莉·丁恩[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亚琴;恶之花—当下作家对娼妓题材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琦;《威弗莱》—成长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冲突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凤侠;《左传》的叙事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姜立;福克纳的复调[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媛媛;高莱特:一种感性世界的写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丽红;废名的归乡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4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3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