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盗梦空间》说起——比较中西“叙梦文学”的叙事差异
本文关键词:由《盗梦空间》说起——比较中西“叙梦文学”的叙事差异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的文学叙事进行比较,从叙事身份、叙事姿态、叙事手法等方面阐述二者在叙梦文学的创作中存在"寓言性"叙梦和"殖民性"造梦、"因情成梦"的自发性和"潜意识干扰"的强制性以及叙梦的"诗意沉思"和"迷宫式搭建"等叙事差异,从而宽泛了叙梦文学的内涵与意义,使得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Abstract]:By comparing Tang Xianzu's "four Dreams of Linchuan" and Christopher Nolan's "Inception" literary narration, from the narrative identity, narrative posture.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wo in the creation of dream narration literature, there are "fable" dream narration and "colonial" dream. The spontaneity of "dream by feeling" and the compulsion of "subconscious interference", as well as the narrative differences such as "poetic contemplation" and "maze structure" in narrating dreams, thus broad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narrating literature. Make culture present the trend of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I0-03;I106
【正文快照】: 《盗梦空间》影片中,主人公科布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入他人梦境盗取商业信息,却迷失在现实与梦境的来回穿越中,内心纠结着对前妻的愧疚和与家人团圆的渴望。观众也随着他那似倒非倒的陀螺、那似梦非梦的生活一起沉迷,分不清究竟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梦境?据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玲娜;;《盗梦空间》与做梦的艺术[J];世界博览;2010年18期
2 项蕴华;;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赵小雷;;数字消费时代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J];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4 崔文华;寻找屏幕叙事艺术的根本[J];现代传播;2005年03期
5 李萱;;作为救赎功能的梦幻叙事模式——以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小说为中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羡林;新日知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简;冯惟敏《山堂缉稿》说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汪超;潘火强;;朱有q上非厶铰踇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邹韶军;;历史价值的现代重构——史传类影视作品创作的理念、原则与方法[J];当代电影;2010年01期
5 吕学琴;;阿来长篇小说十年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6 赵晓红;皇室贵族的传统文化情结——朱有q稍泳绲南执舛羀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杨挺;;清传奇作家宋廷魁生卒年代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韩莉;;尤侗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1期
9 蒋玉斌;;清代“聊斋戏”改编方法论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黄倩倩;;文学话语中“身份建构”的指示性研究——以《三国演义》中刘备话语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杰;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玲;救灾政治: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现代国家与乡村社会[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琦;袁于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可;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艳斌;中国大学在学校简介中身份的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佩佩;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建英;奥巴马公开政治演讲中身份构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常青;光山花鼓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何乐;网络下载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寇鹏飞;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佳妮;杭州瓦舍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慈瑶;梅鼎祚研究四题[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3期
2 戴锦华;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1期
3 杨新敏;网络文学刍议[J];文学评论;2000年05期
4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比特叙事”[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鲜红;;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爱情观之比较——解读莎士比亚喜剧和汤显祖戏曲[J];名作欣赏;2010年14期
2 刘开富;唐宓;;解读中西两位名作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J];电影文学;2007年13期
3 赵婷婷;;浅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爱情戏剧创作的异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4 曾如刚;;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罗永辉;浅谈文学翻译中异化的策略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6 李淑侠;班荣学;;语用移情与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高明扬;;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言语表达的差异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孙风;;扁舟一叶——倪瓒的艺术思想研究[J];电影评介;2008年23期
10 孔凡荣;;中西悲剧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贾元常;;民间艺术分类初探及陕西民间艺术大纲编目说明[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冯颖钦;;汉英重叠诗法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4 陈琼英;;作家池莉与美国文学中的欧·亨利[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陶东风;;我的文艺学教材理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张繁荣;;论色感与流行[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N];文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邓美容;第一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开幕[N];抚州日报;2010年
3 胡月明;娱乐演出如何产业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邓其锋邋见习记者 孙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丽水当之无愧[N];丽水日报;2007年
5 赖大仁;新时代文化艺术与民族核心价值观[N];文艺报;2007年
6 陕西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李震;文化:和而不同[N];陕西日报;2007年
7 艺宝;中心定价原则左右着中国艺术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时报记者 胡爱荔 况雄明;醴陵奥运“龙凤呈祥梅瓶”涉嫌贴牌生产[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9 林楠;进京演出这本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马进;市场是“演”出来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黄笃;意大利“贫穷艺术”与日本“物派”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文泉;劳伦斯与郁达夫性爱小说差异性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贾明志;俄苏“红色经典”与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毕益芳;汤显祖《牡丹亭》和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齐海滢;鲁迅短篇小说文化信息翻译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梦诗;制作过程与草图初衷的差异性问题的探讨[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6 郑双;论文学语言与法学语言的语境性特征[D];浙江大学;2009年
7 沈阳焰;论文学翻译中的情感传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郝君峰;30年代中韩家族小说的叙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雅琳;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翻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彰显[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志艳;文学翻译中形象转换基本方式的理论依据[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4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3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