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文学角度重读《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
本文关键词:从世界文学角度重读《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 世界文学 达姆罗什 伊文·金 葛浩文
【摘要】:《骆驼祥子》的英语重译现象是中国文学外译史上的重要历史个案,也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成功典范。文章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定义出发,通过比较金译本和葛译本的文本差异,发掘了两个译本的文化折射性、翻译接受性以及阅读的超然性,以论证翻译在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对其两个译本的差异和接受过程进行考察,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采取接受语境为导向的文化推介战术。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English re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case in the history of foreig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t is also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coming a successful model of world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by Darmrosh. By comparing the tex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in version and GE version,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ultural refraction, translation accep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two version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central role of tran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coming the world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and the process of acceptance.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should adopt context-oriented cultural recommendation tactic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YY012)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06260123)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大卫·达姆罗什、帕斯卡尔·卡萨诺瓦和弗兰科·莫莱蒂等人对世界文学的讨论,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范式。韦努蒂认为:“没有翻译,世界文学就无法进行概念界定。”1达姆罗什认为,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elliptical refraction);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尔曼多·尼希,王林,石川;全球文学和今日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2 常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3 钟翔;这里有“真知灼见”——读《世界文学真髓》[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4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5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6 李滟波;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新解——评介大卫·达姆罗什著《什么是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7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19期
8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20期
9 何林涛;;在世界文学大花园中漫步[J];出版广角;2007年03期
10 金惠敏;;球域化与世界文学的终结[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宁;;“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田文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王宁;;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戈宝权;;谈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茅盾研究(第二辑)[C];1984年
7 李正文;;茅盾佚简五封的发现及其他[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8 侯洪;;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出版——新时期文学及社科类期刊出版的话语分析[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9 王本朝;;中国的“哈姆雷特”:过渡时代的郭沫若及其矛盾处境[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構;“世界文学在花园”让读者走近经典[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王玉;用开阔的眼光审视世界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陈众议;世界文学:民族文化的染色体[N];文艺报;2011年
4 王宁;重建世界文学的中国版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余中先 黑丰;《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坛引来“天火”的杂志[N];文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任成琦;林语堂故里要建“世界文学小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高远;翻译有道的世界文学百年经典[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世界文学》主编、翻译家 余中先;异域题材:世界文学的一道风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比利时 赛奥·达恩 杨肖 译;消沉与兴起:世界文学在扬弃中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季进 教授;以平常心态面对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不同他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伊;归来的陌生人[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34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3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