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视觉与文本,时间与空间:卡尔维诺叙事学

发布时间:2018-01-20 06:35

  本文关键词: 视觉 空间 时间 视觉文化 空间同存性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视觉文化的广泛渗透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官欢愉,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卡尔维诺在视觉文化时代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中思索文学的变革。他的小说有丰富的幻想性视觉形象,常常有一个特别的观看者。在小说叙事方面,他很巧妙地借助视觉艺术的优势,在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同存性的有力的交互作用中,把视觉瞬间的空间同存性化为小说主题和意义的多重性,将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方式化为可视化的空间结构。
[Abstract]:Nowadays, the extensive permeation of visual culture brings people unprecedented sense pleasure. Calvino pondered the change of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visual culture and the space tur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His novels have rich fantasy visual images. There is often a special viewer.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novel, he skillfully relies on the advantages of visual art in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ime continuity and spatial existence. The spatial co-existence of the visual momen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multiple features of the theme and meaning of the novel, and the structure and writing mode of the novel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visual spat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卡尔维诺的创作在20世纪的小说家中别具一格,他与博尔赫斯等人同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他为后工业时代文学的生存做了卓越有效的实践。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是指脱离了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麦永雄;;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国;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J];蒲松龄研究;2001年04期

2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欧明俊;胡方磊;;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朱寿兴;;论从生活到艺术的感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8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鲁勋洲;;徽州木雕的文化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学广;;形象文本中的“语—图”互文关系——以扬州八怪绘画为例[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4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麦永雄;德勒兹:生成论的魅力[J];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2 麦永雄;;赛博空间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文艺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生健;;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困惑[J];东南文化;2007年02期

2 翁丽芬;;视觉文化时代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9年12期

3 马凌燕;;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郎功勋;;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温华;;当下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心理[J];理论月刊;2008年03期

6 王伟;;美国艺术教育的新思潮——视觉文化艺术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戴玉竹;许铁汉;;审美视域中的图文之距[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8 赵勇;;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理论何为[J];文艺研究;2010年09期

9 成文光;;从艺术教育的内涵看艺术批评教学[J];电影评介;2009年12期

10 马睿;;延伸的理论版图: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当代文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包茜;;无形的和声——谈当代艺术理解与阐释中历史意识的现时性[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摄影文学:文学实验性写作的成功典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秀兰;中朝现代女作家作品中的内在意识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波;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图像化及其审美取向[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姗姗;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丹青;论新媒体艺术中空间与时间的理解与表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王同斌;历史与虚构[D];西北大学;2009年

5 刘烨琳;时间之流与生命之舟[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颖倩;中国古代艺术时空观念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龙;人的位置[D];武汉大学;2004年

8 王梅;现实主义再阐释[D];厦门大学;2002年

9 李剑;在时间中自由地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佳;影像时代的小说图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7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7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