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制下艺术品的价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 艺术体制 艺术作品 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出处:《艺术百家》2013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在文化社会学转向中的几种主要的艺术体制理论,分析了艺术体制下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消解、社会价值的回归和经济价值的转变,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several main theories of art system in the turn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analyzes the d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value of art, the return of social valu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value under the artistic system. And carries on the critical reflection to it.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14
【正文快照】: 在艺术定义危机的背景下,从60年代开始,一些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们逐渐放弃了以往从艺术的本质属性出发的功能性定义,而采用了艺术品如何获得艺术品资格的程序性的定义方法来重新定义艺术,艺术体制理论便由此产生。一、几种主要的艺术体制理论1964年,美国学者阿瑟·丹托(Arthu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川;;艺术比懂的更懂[J];民族音乐;2005年01期
2 殷曼i_;;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艺术“命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朱羽;;“艺术体制”的批判性反思[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桦桢;;文学意识形态社会系统[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周韵;;先锋派的形式意义[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郑国庆;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读书;2003年10期
7 余丁;;从艺术体制看当代艺术——三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J];中国美术馆;2007年11期
8 高树博;;作为体制的艺术——浅析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余丁;;从艺术体制看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系统[J];中国美术馆;2008年07期
10 向耘,刘辉;前卫的困境[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冰;先锋艺术的蜕变[N];文艺报;2010年
2 冉冰;民营艺术空间的成长难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余丁;谁主沉浮?![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杜俏俏邋丛林;勇于创新 施展才华 努力创作精品佳作[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曹俊杰;当艺术谋为权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李勇;寻找我省艺术管理的突破口[N];湖北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邱家和;中国当代艺术已成“硬通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刘卉;艺术与科技的结合[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方同 摘编;众说纷纭的艺术品市场走势[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商报记者 刘洋;当代艺术需要“主场”艺术家[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洋;落选者沙龙:不可治理之物[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熊小平;为中国当代艺术把脉[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冯君威;驱逐与复归[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刘秋兰;“艺术界”理论视野中的 “授予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陈士明;8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场域视角下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邵然;蔡国强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祺;“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然;国际艺术展览模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周暾;对中国当代艺术后殖民化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1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5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