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4 06:33

  本文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话语 关键词 诗性 文学翻译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是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的关键性因素。1990年代之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非常薄弱,成果有限,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语言工具观,仅仅在语言形式的层面上研究文学不可能深入到文学的根本问题,不可能认识到文论术语、概念和范畴的话语意义,也不可能认识到翻译作为语言转换所造成的文本差异性。1990年代之后,由于受西方现代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的影响,文学研究在语言的层面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文学理论话语研究、文学问题关键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言思想层面研究、翻译文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文学语言问题的史实清理与理论问题、文学话语与文学理论关键词问题、翻译文学与文化和文学交流的问题、文学语言的诗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key factor in literature,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Before the 1990s, literary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were very weak and the results were limite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anguage tools. It is impossible to go deep into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literature and realize the discourse meaning of terms,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of literary theory only on the level of language form. It is also impossible to realize the textual differences caused by translation as a language conversion. After the 1990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western linguistics, linguistic philosophy, literary theor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language level, the literature theory discourse research, the literature question key word research, the Chinese present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language thought level research, the literature theory discourse research, the literature question key word research,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language thought level research,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to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literary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literary language problems. The key words of literary discourse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and literary exchanges, and the poetic nature of literary language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To study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has broad academic prospect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法;;“文艺”一词的产生、流衍和意义[J];文艺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侯卫平;王桂亭;;电视文学片的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勇;崔瑛;;大众传媒时代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周玲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修辞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琳;;缺席的“在场”——试析纪录片《东》中的现实观[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7 白红兵;;媒体狂欢的文化逻辑[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10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明;李叔同文艺审美教育观发微[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J];美术研究;2003年04期

3 邢莉;;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4期

4 邢莉;常宁生;;美术概念的形成——论西方“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5 吕澎;;历史上下文中的“美术”和“美术革命”[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6 王琢;;从“美术”到“艺术”——中日艺术概念的形成[J];文艺研究;2008年07期

7 林晓照;;晚清“美术”概念的早期输入[J];学术研究;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磊;;论文学翻译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交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包通法;文学翻译中美学认知的多元性[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孙明磊;;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美学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左自鸣;;白开水与茅台[J];出版广角;1999年11期

5 汪艳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取向和翻译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姜淼;;论文学翻译中的创作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12期

7 袁新;;文学翻译中的精确与模糊[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02期

8 吕俊;;文学翻译: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交往行动理论的文学翻译观[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9 肖曼君;论文学翻译中的“走失”现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韩春英,刘艳红;文学翻译与语言文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玉;;文学语言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盛光希;;文学语言的二元对立与统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3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刘福根;;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新与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7 郑颐寿;;深人推进文学语言研究——本届学术会议论文简析[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吴绵绵;;人文修养与文学语言的互动关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2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4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8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9 段祖贤 舒芳静;文学中译西 已成一道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9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琼娟;文学翻译中形与神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胡川;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陈艳艳;文学模糊的翻译及译者的地位[D];安徽大学;2007年

4 同力嘎;试论文学翻译中艺术形象的再塑[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5 胡春晓;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D];重庆大学;2005年

6 石开妍;从阐释学和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贾岩;符号学意义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玉丽;归化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沈凝芬;论文学翻译的主体间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苑晓敏;文学翻译中的交际修辞[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9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29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