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艺学的回望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 文艺学 学科际 新的文化现实 文论资源 出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fierce debate in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began to calm down gradually, some more important problems began to highlight.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relationshi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new cultural re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basic problems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fact, the name of literature and art provides itself with the space to exp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return to the standard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history" should be the choice of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new cultural reality needs to be explained more effectively by new methods of literary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tools, which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Based on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literature, it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our academic stand and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face of the "new cultural realit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7CZW003)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转型之旅——新世纪文学十年抽样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3 白烨;;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与新课题[J];文艺争鸣;2006年04期
4 朱立元;;关注常青的生活之树[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5 曾军;;有限包容及其问题——“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J];文艺争鸣;2011年03期
6 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陈学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8 于平;;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9 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10 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烨;在适应中坚守——文坛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北京文学;2004年01期
2 雷达;;新世纪文学随想[J];地火;2001年01期
3 赵宪章;论网络写作及其对传统写作的挑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赵勇;;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转型之旅——新世纪文学十年抽样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赵勇;;媒介文化源流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7 金玲;鲁迅小说色彩与知识分子形象[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9期
8 张柠;"80后"写作:偶像与实力之争[J];南风窗;2004年11期
9 薛芳;;80后偶像作家的商业路径[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31期
10 何言宏;;当代中国的“新左翼文学”[J];南方文坛;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郭艺;触摸手机文学市场爆发点[N];解放日报;2009年
2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吴辉;改编也是一门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香;30年中国流行阅读史:精神之痒[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文艺学与文艺学编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文艺学何为”——关于“文艺学与社会”的对话[J];文艺争鸣;1999年05期
3 李亚萍,杨锏;文艺学:危机与突破——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亚萍;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5 钱中文;文艺学的合法性危机[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汉平;反思·拓展·创新·规训——“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朱立元 ,张诚;文学的边界就是文艺学的边界[J];学术月刊;2005年02期
8 刘梦溪 ,殷云;现有文艺学教科书体系的十大缺陷[J];文艺研究;1986年02期
9 徐挥;文艺学研究中的社会心理观点和方法[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张首映;十七年文艺学格局及其在新近十年转换鸟瞰[J];文艺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魏英;;大众文化的两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李应龙;;当代文艺学的基本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2 仲滔;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3 于文杰;文艺学发展的国际化问题[N];文艺报;2002年
4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5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6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7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6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2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丽青;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阅读和阐释的绝对视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田莉;林兴宅象征论文艺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富宝;反思、批判与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映冰;关于新时期文艺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9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2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