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女性:比较《雪色花》和《爱米莉的玫瑰》
本文关键词: 《爱米莉的玫瑰》 《雪色花》 女性形象 阳具中心主义 文本结构 性别意识结构 出处:《当代文坛》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观照当下的文学和现实语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采用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与福克纳《爱米莉的玫瑰》及其文化批评相比较,对王松的短篇小说《雪色花》中女主角形象的塑造进行文本和文化方面的剖析,指出这一全新的女性形象在反父权制的阳具中心主义(phallocentrism)方面惊世骇俗,与福克纳笔下的爱米莉有异曲同工之效。
[Abstract]:This paper looks at the present literary and realistic con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adopts a structuralist approach of criticism, and compares it with Faulkner's Emily's Rose and its cultural criticism. The text and culture of the portrayal of the female protagonist in Wang Song's short story Snow Color Flowers are analyzed, and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is new female image is appalling in the aspect of anti-patriarchal masculine centrism. It has the same effect as Emily in Faulkner's writing.
【作者单位】: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语言文化系;
【分类号】:I0-03;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莉;;中西古典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J];文教资料;2010年26期
2 刘艳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刘华英;;意大利文艺复兴名画中的妇女形象[J];齐鲁艺苑;2008年06期
4 杨渊;;跨文化角度下劳伦斯和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J];长城;2010年08期
5 黄明;;《黄色糊墙纸》和《觉醒》中女性形象比较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6 刘治国;曾朝霞;;沈从文与哈代笔下女性形象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高新华;宁乐;;男权社会的悲剧——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潘金莲与海斯特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苏艾平;古埃及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蕴含[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胡泊;;女性自我意识的疑似觉醒——茨威格与林白笔下女性人物形象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温娉婷;;浅析《春香传》和《玉堂春》的女性形象[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霍克冬;;从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申子辰;;暴力、贞洁与色情——从希腊化时期的造型艺术谈起[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学东;嘉德第十期四季拍卖:专题拍卖成亮点[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肖飞;仕女图堪称市场好题材[N];中国商报;2007年
3 杨建;塑造美好的中国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6年
4 嘉音;嘉德四季拍卖收获9000余万[N];中国商报;2007年
5 洪申我;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悖论[N];文艺报;2006年
6 李燕玲;先声画廊“当代艺术联展”:五味杂陈 各有意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林丹娅;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N];光明日报;2002年
8 乔丽娜;女性言说的误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华;《出云南记》艺术展热京城[N];云南日报;2010年
10 万素;人文情怀的集中抒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天;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峤;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角度论“翻译等值”[D];安徽大学;2004年
2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梁园华;[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卉琼;《福尔摩斯侦探案》译本里女性形象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锐清;《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孔林媛;中西文学中男性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赵熹;林译言情小说中主要女性形象的建构[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万洁华;《百年孤独》与《幽灵之家》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孙燕;女性形象的诞生[D];郑州大学;2003年
10 徐德伟;屠格涅夫与施笃姆诗化小说的特色比较[D];辽宁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0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