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线与生成:德勒兹文学创作理论的两个主要概念

发布时间:2018-03-10 10:10

  本文选题:德勒兹 切入点:生成 出处:《文艺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线"与"生成"是德勒兹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阐发,德勒兹将文学创作的目标与意义定位在一种非个人化、非主体性的生命力量之上。这种生命力量在与社会机制和权力建构对抗的过程中,作为一种逃逸线、一种绝对的生成而存在。由此,德勒兹的文学理论也就带上了鲜明的政治性和对社会机制的批判性。我们看到,这种生命思想不仅在福柯那里得到了共鸣,同时也延伸到当下对生命政治及其美学的思考之中。
[Abstract]:"Line" and "generation"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Deleuze's theory of literary cre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concepts, Deleuze positioned the goal and meaning of literary creation as an impersonalization. This kind of life force exists as an escape line, an absolute gen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fronting social mechanism and power construction. The literary theory of Deleuze also has a distinct political and critical nature of social mechanism. We can see that this life thought not only resonates with Foucault,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life politics and its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樊丽娜;;“死亡之中有拥抱”——论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中的身份认同危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姚娜;;现代声音风景与读者敏锐的耳朵——论伍尔夫作品中通过听觉实现的声音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6 李盛涛;;论生态文化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马毅;杨晓宁;;虚无的超越与意义的植入——尼采意义生存论哲学的基本构架[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8 孙帅;;海德格尔与尼采的争辩——论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一文中的虚无主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3期

9 邓与评;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永劫回归”概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何启权;;批判与梦想——尼采《悲剧的诞生》与德国民族文化想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何朝辉;;论《草叶集》中的性视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李建国;无望的轮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单伟红;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D];南昌大学;2010年

4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晨;D.H.劳伦斯的平衡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汤冬冬;福柯的道德虚无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璐;自然的呼唤[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航;;吉尔.德勒兹的电影哲学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2 黄小惠;;论吉尔·德勒兹的控制社会理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我“看”儿童长篇文学创作[J];金色少年;2011年03期

4 ;“家园”网络文学创作大赛向您约稿[J];江门文艺;2011年14期

5 李晓光;;感谢生命[J];思维与智慧;2011年06期

6 孙红卫;;保罗·马尔登的“生成”诗学[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7 于为苍;;论写作能力的生成机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徐辉;;置之死地而促生——吉尔·德勒兹的“影像教学法”思想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博;苏日特;;全区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年05期

10 潘铭心;;我的“舞台”我做主[J];金色少年;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礼平;;差异与表象的毁灭——略论德勒兹与柏格森之间的渊源关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相雨;;论管同的思想与文学创作[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曹裕江;;从金圣叹的《水浒》评看他的文艺创作理论[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7 葛文华;;城是另一种生命[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小如;;灾难母题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蒋巍;;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10 张晓东;;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4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广西师范大学 麦永雄;《千高原》 一个打开的工具箱[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张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文学创作 不能离开理性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谢荣胜;为文消得人憔翠 苦心孤诣写凉州[N];武威日报;2007年

8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王小玲;从“肤浅”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记者 咏梅;全区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2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3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7 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3 周兮吟;差异的差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天;当代建筑中折叠的发生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5 江君;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春平;唐代“蒲州—太原”沿线区域文学简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祝小丁;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玉倩;悬浮的一代[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金玉;网络传播时代文学的创作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9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