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艺术与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03-14 06:22

  本文选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切入点:全球化时代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3年4月20日至4月23日,"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艺术与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联合主办。
[Abstract]:From April 20th 2013 to April 23rd, "Technolog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 and Sensibility was held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The symposium wa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School of Arts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Winchester School of Art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为群;李明;;“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2 包兆会;;“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0年12期

3 刘敬;周佳;;“全球化与比较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4 周计武;;“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21世纪全球化研究的前景与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6 李恒田;中西学者的平等对话:“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7 罗良功;;“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8 ;艺术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10期

9 刘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李昌舒;;“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欧阳友权;;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问题与契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驰;;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在桂林召开[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永林;;“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致辞[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欣信 王凯;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N];美术报;2005年

2 丁国旗;消费语境中的文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周红;对话与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曾静 肖海鹰;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策略[N];光明日报;2001年

5 ;“符号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会消失吗?[N];学习时报;2001年

7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N];文艺报;2001年

9 刘悦笛;“全球化”和“拟像”时代的文学命运[N];文艺报;2006年

10 记者 刘構;探求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之路[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3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5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宗权;全球化时代的艺术现状与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曾珍;宣言?抑或忧思![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靓;文学与图像的世纪遭遇[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丹;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范建刚;“元批评”[D];兰州大学;2007年

6 黄报春;现代性视野中的文艺与法律[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刘娜;从改写理论解读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左洁;作者·文本·读者[D];苏州大学;2007年

9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宏;苏轼的道论及其美学思想[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1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