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深度翻译与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以李文俊的福克纳译介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6 09:17

  本文选题:深度翻译 切入点:当代文学史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李文俊的福克纳译介实践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思想的启迪抑或艺术技巧的借鉴,深度翻译在当代中国文学生产过程中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翻译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成为当代文学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Abstract]:From Li Wenjun's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and presenting Faulkner, we can see that whether it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ought or the reference of artistic skills, Deep translation has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nd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houl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chapter in the writing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history.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美国南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1958-2010)”(项目编号:12YJA752022)的阶段性成果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支持
【分类号】:H0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霞,三友;《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廖七一;多元系统[J];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3 任晓霏;论文学翻译中的形似[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张玲;英汉翻译中的六种基本技巧[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4期

5 张柏然,秦文华;后殖民之后:翻译研究再思——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黄汉平;文学翻译中“删节原作”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胡牧;多元翻译理论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方梦之;20世纪下半叶我国翻译研究的量化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9 廖七一;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10 魏志诚,原一川;英汉语比较研究综述[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温建平;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9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4 龙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不平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永华;对翻译批评的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何蕴芳;法律文件两个英译本的翻译技巧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7 焦亚璐;二十世纪初翻译文学对中国言情小说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久平;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D];广西大学;2003年

9 刘迎姣;隐喻式翻译理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萍;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世坚;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修延;文学史新架构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黄子平;;当代文学中的宏观研究[J];文学评论;1983年03期

3 刘正强;金丹元;;反思与开拓——试评《新中国文学发展史》[J];思想战线;1989年01期

4 张小东;从哲学的高度反观自身——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几个基本观念的思考[J];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5 张启社;;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华中思;评《苏联当代文学史》及其他[J];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01期

7 林文;;既要分工又要综合[J];文学评论;1983年02期

8 宋琼;可贵的创新精神——评《苏联当代文学史》[J];俄罗斯文艺;1991年05期

9 ;我们的祝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01期

10 威夷;文学:玩了象没玩一样[J];开放时代;199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忠;百炼钢化为绕指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南京大学 董健 丁帆 王彬彬;在文学和历史之间……[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孟繁华;文学批评何处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周景雷邋韩春燕;向下的姿态与向上的精神[N];辽宁日报;2007年

5 谭旭东;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价值[N];文艺报;2008年

6 孙绍振;文学史的写法和文学批评的写法[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杨;对文学史两个新概念的质疑[N];文学报;2000年

8 湖南邵阳学院中文系 张建安;“精神落差”与艺术创作[N];人民日报;2009年

9 高洪福;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声音[N];文艺报;2010年

10 淮茗;新媒体时代的心灵按摩术[N];检察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1619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19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