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本学视野下的多元文本阐释

发布时间:2018-03-17 02:16

  本文选题:文本 切入点:文本学 出处:《求索》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本的阐释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活动,以文本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文本学正可以为这种文本阐释提供指导。文本学涉及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接受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多种理论方法,立场上呈现出多元和多维的特征,从它出发来观照文本可以获得诸多新鲜的文本阐释视角和效果。从结构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来看,文本是一种符号的链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本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性;从后殖民主义理论来看,文本成为可被质疑的寓言;从后现代主义理论来看,文本又成为挑战线性存在的"文本的文本"。
[Abstract]:Textual interpretation is an activity full of infinite possibilities. Texturology, which takes text as a special object of study,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is kind of textual interpretation. Textualism involves 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semiotics and narratology.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postmodernism and other theoretical methods, stand on a pluralistic an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and post-structuralism, text is a kind of symbolic link,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text can be viewed from a variety of fresh perspectives and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theory, text becomes a parable that can be questioned, and from post-modernism theory, text becomes a text challenging the linear existence of "text".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敏;大众文化的快感理论:从美学到政治经济学[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董学文;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贺桂梅;文学性:“洞穴”或“飞地”——关于文学“自足性”问题的简略考察[J];南方文坛;2004年03期

4 董学文;凌玉建;;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5 赵勇;;经典的祛魅与返魅——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和文学教育[J];天涯;2006年03期

6 赵勇;新世纪文学理论的生长点在哪里?[J];文艺争鸣;2004年03期

7 马驰;论大众文化批判的当代意义及其历史局限[J];学习与探索;2004年03期

8 陈晓明,孟繁华,南帆,贺绍俊;“文学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9 汪振城;媒介变革中的文化转向与审美位移[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4 范国英;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6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8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峰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3 马广利;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李尔王》[D];苏州大学;2005年

4 刘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其琴;现实主义的“现代化”和现代主义的“现实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小静;从《美国悲剧》看大众文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7 胡燕;永远历史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传敏;从本雅明到伊格尔顿[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吴翊华;詹姆逊的总体性文化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丽斐;多重视角下的肖邦女性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琴;;新时期以来“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反思[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22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22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