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操纵与反操纵的制衡: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8-03-17 12:19

  本文选题:译者主体性 切入点:权力话语 出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译者、文本与读者是翻译活动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从论述三者的关系入手,首先指出了在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后结构主义范式下的翻译研究对译者主体性认识的不足:即在语文学范式研究中,人们只从艺术的角度认为译者具有艺术的“创造性”,译者可以操控文本;在结构主义范式研究中,人们只从纯语言的科学角度认为译者的主体性可以排斥在翻译活动之外,译者只是个价值中立的实体;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认为译者受到社会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等“权力话语”的潜意识操控,是被操控的译者;本文还指出:在社会历史的宏观视野中研究译者的主体性,他有受操控的一面,然而也有反操控的一面。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反操控突出地表现在他的翻译理想、自觉的时代超越性和读者意识方面;而且译者的“被操纵”和“反操纵”是处于不同层面的,前者属于潜意识或无意识,而后者则是译者有意识的行为。最后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指出译者应主动寻求两者间的某种平衡,从而在特殊的翻译领域——文学作品翻译中实现其主体性。笔者认为只有一大批先进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译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时代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为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先进的外国知识成果,促进我们的翻译事业不断发展。
[Abstract]:The translator, the text and the reader are the three main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under the post-structuralism paradigm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paradigm, people only think that the translator has artistic "crea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the translator can manipulate the text; In the study of structuralism paradigm, people think that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an be excluded from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re language science, and the translator is only a value-neutral entity, which is guided by Foucault's power discourse theory.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translator is subject to the subconscious manipulation of "power discourse" such as social history, political culture, ideology, ethics and relig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s studie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stor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anti-manipulation is manifested in his translation ideal, conscious transcendence of the times and reader consciousness. Moreover, the translator's "manipulated" and "anti-manipulation" are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while the latter is the translator's conscious behavio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actively seek a certain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translators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n bring their times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 into full play. More and better results of advanced foreign knowledge,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translation career.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楠;;许渊冲译者主体性在李清照词英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尹世萍;;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郑航天;;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制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5 胡爱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译者的主体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文希;;欧阳修《醉翁亭记》英译对比批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常松;;散文英译汉中的译者主体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任蓓蓓;刘红见;;试论译者主体性所受之限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9 崔红娟;彭祺;;译者主体性在中西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彰显及理论支持[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10 闫晓磊;;试析译者主体性在《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体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不同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原上蒿;发问,为了和谐的内心[N];南方周末;2005年

2 周莽;权在屎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贾方舟;男性艺术的迷思[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丁亚平;传媒时代的影视、艺术及其开放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赵光宇;“拆”:让居态的真实情感流浪[N];建筑时报;2006年

6 梁美娜;政府红线牵引下的车企换帅[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丘桑;体育,大国格局的兴盛和解构[N];中国审计报;2004年

8 罗军;法律与人性的对白[N];检察日报;2004年

9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沈沁芳;世界摄影大腕聚首平遥论剑[N];发展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7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8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9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常凌;自恋时代: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潘平亮;译者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凤娇;操纵与反操纵的制衡: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实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贝贝;传播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孙崇菊;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4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24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