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艺术多元化判断中的悖论
本文选题:后现代理论 切入点:后现代艺术 出处:《美苑》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多元化在后现代艺术中是一个被滥用得不能再烂的词,它是机会主义艺术诡辩时最后的挡箭牌。多元化是相对性的,"五岳"之间,是高峰峻岭的多元化,有相似中的差异性。后院的土堆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多元化。自己幼儿时期的作品,不能相对于自己现在的作品讨论多元化,都是一个人生命的延伸,有同样的DNA印痕。多元化是个小疾,但传染起来也会让人高烧脑热。此病毒可能屏蔽人的艺术判断力,技术因素的,日常情景因素的,材料因素的"新媒体"艺
[Abstract]:In post-modern art, positive pluralism is a word that can no longer be misused, and it is the last shield of opportunistic artistic sophistry. Pluralism is relative, and between the "five mountains," there is diversity in the highest mountain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imilarity. The pile of dirt in the backyard cannot be compared to diversity. The works of my infancy can't be discussed as an extension of a person's life in relation to his current work. Have the same DNA prints. Diversification is a minor disease, but it can also cause fever and brain fever. The virus may block people's artistic judgment, technical factors, everyday situation factors, material factors of the "new media" art.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宇峰;;当代艺术中的现代与后现代[J];大舞台;2005年06期
2 张晓萍;;貌离 神合——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关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7期
3 王端廷;什么是后现代艺术——从“美国当代艺术展”看后现代主义艺术[J];美术观察;2000年02期
4 邬红芳;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邱春林;“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11)——后现代艺术与人性的沉沦[J];美术;2002年05期
6 刘健健;;万法本闲人自闹——西方后现代艺术与观念艺术之我见[J];西北美术;2006年02期
7 盛葳;;后现代艺术在中国[J];山花;2006年09期
8 王莎烈;;诗歌的有机构成对后现代理论的启示[J];文艺争鸣;2006年02期
9 盛葳;;后现代艺术在中国[J];中国美术馆;2006年12期
10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瑞芸;;西方艺术史论的基本形势及我们的思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丰书;后现代艺术的悖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刘晓毅(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状况[N];甘肃日报;2006年
3 黄辉;伦敦春拍,风向哪儿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仲庚;摄影文学:连通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桥梁[N];文艺报;2001年
5 何林军;现代主义艺术精神论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王端廷;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异同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记者 孙龙;增进对后现代文学批评的认识与理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9 刘法民;丑艺术不等于恶心艺术[N];文艺报;2006年
10 《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殷双喜;当代艺术的多重文化选择[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5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9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梅;身体体验—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审美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罗晓翠;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发展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梁君青;论“隐喻性”现成品在后现代艺术中的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谭德生;艺术的转折[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璐;后现代艺术接受的断裂化[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6 钟远波;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思潮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7 孙双;艺术创造与“陌生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徐晴;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艺术观[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49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4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