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变译论角度谈余华《活着》英译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6:45

  本文选题:变译论 切入点:余华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2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的变译论是相对于全译而言的一种翻译理论和形式,即通过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的转换,实现对文本的翻译过程,使之具有民族化的审美倾向和情感共鸣,并获得对本国语言的文化习俗的全面适应。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中,中英之间的互译频度最高,然而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和审美体制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通过变译的方法实现对文本之间的翻译活动,较之全译来,无疑更符合本民族的用语风格,也更能够保留原版作品的审美价值。本论文以白睿文英译的余华小说《活着》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中汉译英过程中的变译论的策略解读,进而实现对变译论策略的全程洞悉,在研究中实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能动效果。
[Abstract]:The theory of variable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form relative to complete translation, that i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habit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the text is realized, which makes it have a nationalized aesthetic tendency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today's world, the frequency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is the highes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aesthetic system.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between texts by means of variable translation is undoubtedly more in line with the language style of their own people than that of complete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takes the novel "alive" by Bai Ruiwen's English translation as 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strateg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variable tran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realizes the full insight into the strategy of variable translation. In the study to achieve a peek and see the dynamic effect of the whole leopard.
【作者单位】: 温州城市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文强;夏娟;;从翻译伦理视角看《活着》的英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2 姜智芹;;西方人视野中的余华[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韩思宇;;译者中心论视角下的《活着》英译版对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4 邓雪芹;;目的论视角下电影《活着》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J];宿州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蕾蕾;余华《活着》的版本改编与受难—救赎主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缪佳;邵斌;;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中的显化研究——以余华小说《兄弟》英译本为个案[J];外国语言文学;2014年01期

2 吴世奇;;难以走进的城堡——论余华的《第七天》[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汪宝荣;全瑜彬;;《兄弟》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基于全套英文书评的考察[J];外国语文;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伊内莎;互识与互补[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贤洲;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龚艳萍;余华《活着》的英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景坤;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余华《兄弟》英译本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友勋;;翻译中处理意义的研究方法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齐红;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J];当代文坛;1999年01期

3 莫言;;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2期

4 倪伟;鲜血梅花: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5 张炼红;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6 洪治纲;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6期

7 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1期

8 张琰;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生存哲学[J];东疆学刊;2003年04期

9 谢廷秋;“原型”与变形──余华小说的苦难变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张清华;张新颖;曹卫东;陈晓明;程光炜;林建法;张柠;黄燎宇;梁振华;欧阳江河;余华;;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兰守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晓燕;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活着》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文;论中西译论之异同[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周宇芬;忠实与个性——读“忠实是译者的天职——评‘新世纪的新译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辜正坤;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1期

4 朱桂成;中西译论对话的不可能、可能及其他[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5 何颖,王凯凤;直译论与自我文化的“零”假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齐建涛;;略论传统中国译论的形态缺憾及其现代转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蔡新乐;;逻辑能走多远——译论与实践的关系简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光明;;中国译论研究应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J];中国外语;2007年04期

9 金玉芳;;中国翻译论史略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2期

10 程平;;我国近现代译论的演进与发展[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柏然;;当代译论建构与传统译论定位[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陈大亮;;中西译论在理论类型上的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孙坤;;中国古代佛经译论中的对比语言学思想[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李亚舒;张建佳;;当代翻译研究上“多元下的统一”与“和而不同”的接受[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于德英;;中西译论比较:在异同间寻求文化对话互动的空间——兼论勒菲弗尔的“中西翻译思想”[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新璋;钱搤书译论简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岐灵;从“意义”视角重审传统等值译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汤文利;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小青;理解“操纵”[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艳;幽默话语翻译: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的系统策略[D];鲁东大学;2012年

5 朱佳;说“化境”[D];四川外语学院;2006年

6 唐彤;目的与方法:功能译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描述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卞杰;论钱钟书的“诱”“讹”“化”翻译观[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杨帆;中国当代译学范式及其在俄汉翻译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49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49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