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语言分析:基于内符号形态
本文选题:审美意识语言 切入点:发生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审美意识语言,它是生活审美意识在内心被强化的存在形态,是一切文学艺术语言表现前的“胚胎”,即“艺术语言前的语言”。本论文试图运用科学主体论方法首先对审美意识语言展开静态的逻辑分析,重点对其基本单位与结构类型、语法与修辞、能指与所指、测度与模态进行描述;然后分别从审美意识语言的发生、建构、运行展开动态的实证分析;最后对审美意识语言的研究作简短总结与展望。论文旨在探寻作为艺术语言前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发生基础与建构规律,弄清审美意识语言运行机制,以期揭开人类内心审美意识语言物态化的奥秘。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languag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he existence form of lif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being strengthened in the heart. It is the "embryo" before the expression of all literary and artistic languages, that is, "the language before the artistic langu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subject theory to carry out a static logic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language, with emphasis on its basic units and structural types. Grammar and rhetoric,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measure and modal are described, and then the dynamic empi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occurrenc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Finally, a brief summary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y on the languag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s mad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basis and construction law of the aesthetic ideology before the language of art, and to make clear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languag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uncover the mystery of language materialization of human inner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延波;石莹莹;;审美意识与消费心理的比照阐释[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3期
2 张梦缘;;浅析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3 高莹;;浅谈形体训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神州;2011年11期
4 吕娜;;从桐壶帝看《源氏物语》的物哀之审美意识[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5 陈景云;;论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及其对文人审美意识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佘莉;;在“概念书籍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振国;;浅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8 何一波;李倩;;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9 胡俊贤;;试述如何欣赏歌曲《长相知》的意境美[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何军民;;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哲理美[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钱厚生;;语言分析与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3 吴兆武;;审美意识与人物塑造[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大均;;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罗莉;夏福友;;把审美意识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蓝晶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编辑创新意识[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8 蔡鸣雁;;矛盾与迷茫的重合——再析《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赖煌;;经验的新质:吁求审美意识的敞开——以和“5·12”有关的诗歌现象为例[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志宏;;文艺如何既不脱离政治,又不从属于政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华 作者单位:合肥市琥珀一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N];安徽日报;2005年
2 蕾蕾;宝宝墙上涂鸦 审美意识萌发[N];保健时报;2005年
3 屠友祥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审美意识与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上海 屠友祥;经纬中国审美意识和理论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李果;理解大师的审美意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7 记者 万润龙;电视剧不能消耗国人审美意识[N];文汇报;2006年
8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9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10 余倩邋娄晨;走上品牌设计前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陈郭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吗?[D];复旦大学;2006年
6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7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敏;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渗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美燕;论健美操的美学欣赏与创造[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景辉;图案瓦当的变迁与先秦到秦汉期间审美意识的演进[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国春;论贵族化审美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徐莹;新时期小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刚涛;曹植创作中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范君;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安永平;散点透视下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审美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宏芳;论路翎小说的现代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4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5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