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阅读式微的社会文化语境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20:12

  本文选题:文学阅读 切入点:式微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文学阅读的式微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文化的盛行、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的积极介入、图像的大行其道等都对这一现象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因素还深刻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精神、作品内容、阅读方式、审美心理等。在文学秩序已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和研究文学新的特质、为文学的返魅创设契机就成为当务之急。
[Abstract]:Literary reading has a profound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 consumption culture is popular , the media , especially the active involvement of the network medium ,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enomenon . It also profoundly changes the literary creation spirit , the content of the works , the reading style and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图像挤压下的文学危机与文学性扩展研究”(SK2012B447) 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2010SK451ZD)
【分类号】: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陈,

本文编号:168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8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