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切入点:文学批评史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6期
【摘要】:正韦勒克(RenéWellek,1903—1995)的文学基础理论及其宏大的批评史写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本身雄辩地说明了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合理性。对于相当贫瘠的中国文学研究(自1980年代)而言,韦勒克的观点和判断不啻一副"解毒剂",成为汉
[Abstract]:Ren 茅 Wellekian's basic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his grand writing of critical history won him a worldwide reputati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eight volumes of the book itself eloquently explain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udy of literary criticism history. For the rather barren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since the 1980s), Weller's views and judgments are no more than "antidotes", and they have become "antidotes" in Chines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永芳;蔡益群;;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论析[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2 王飞;魏俊峰;张宝昆;;中国高等教育学创新的文化维度与现代性视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3 魏明超;;现代性的内涵阐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晓东;;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伦理图景考略——以现代文人的叙事为案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徐翔;;网络文化主体的认同转型[J];创新;2011年02期
6 陈志刚;;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性[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孙施文;;透视现实生活中的城市景象——读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8 李有华;;黑人性、黑人种族主义和现代性——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种族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新赞;;文学中的速度体验——米兰·昆德拉小说《慢》解析[J];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10 赖佳;;从“神圣”到“多元”:试论波普艺术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解构[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有奎;;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f^;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林林;无法企及[D];西北大学;2011年
3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师林;价值优化:马克思价值观的当代探索[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海艳;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留美作家群创作中的美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蒋红群;爱抚伦理学——从齐格蒙特·鲍曼对爱的关系的阐释考察其伦理思想[D];南京大学;2011年
9 梁庆;左翼电影:意识形态与商业策略的双重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卫伟;论现代性视域下的大学生精神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迅;《俄苏文学批评史》[J];俄罗斯文艺;1992年05期
2 夏政;略谈30年代的美国左翼文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04期
3 胡燕春;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韦勒克批评理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程继田;;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J];晋阳学刊;1991年04期
5 黄文敏;美学与历史的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标准”新探[J];岭南学刊;1995年01期
6 左其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建构中的问题意识与写作方式[J];理论界;2008年01期
7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王逢振;伊格尔顿和杰姆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发展[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9 池永文;;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三个阶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胡燕春;;雷纳·韦勒克文学研究思想在中国的接受历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坤媛;;文学批评价值的失落与重构——评新时期文艺批评的滞后现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出版[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10 谢冕;;中国文学研究五十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令人敬佩与动容的奇迹”[N];文学报;2009年
2 记者 余传诗;“杨氏父子现象”引发专家学者热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杨小洲;细数郁金香的花瓣[N];东方早报;2005年
4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丁杨;杨自伍:靡不有始,鲜克有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蒋寅;在回溯中建构中国比较文学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金永兵;文学理论史的书写方式[N];文艺报;2004年
8 特约记者 徐珏 记者 余传诗;著名翻译家杨自伍25年“译”一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高旭东;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概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宗圆;批评史的多重启示——试论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D];吉林大学;2009年
3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渊;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研究:以弗·施莱格尔为代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6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8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9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论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2 徐晶;论雷纳·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D];湘潭大学;2012年
3 张存锋;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陶湘露;西方文学批语层次学说探幽[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余燕萍;韦勒克“内部研究”论重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海燕;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的文艺学及批评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8 纪军妮;彰显中国古代文论文本的特色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彩云;“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赵宁宁;幻想与现实之间:对E.B.怀特三部幻想文学作品的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3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8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