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文学作品修辞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17:57

  本文选题:修辞格 切入点:翻译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 众所周知,翻译工作既繁难复杂而又令人神往。由于修辞语言的广泛运用,翻译中的种种矛盾又都缘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对等。因此,在一种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格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修辞格,这便使得修辞翻译困难重重。本文作者重点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功能对等”和纽马克的“翻译与文化”理论进行了阐述,得出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理论为指导,但译者不能期望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可以遵循。因此作者指出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时,要正确理解以上提到的两种翻译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多篇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实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修辞格翻译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两个问题:修辞格蕴涵的文化因素和修辞格所折射出的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辞格翻译的一些规则和方法,意在使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功能对等”又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谈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时必定会涉及到异化和归化翻译之争。对于这两种翻译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爱,在翻译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没有深入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而是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如果译文能达意、传神和表形,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都是可行的。 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文的介绍,指出修辞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文中不仅简要介绍了一些翻译理论和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的实例,更重点分析、比较了一些修辞格翻译的不同译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的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能确保译文读者领会原文中的修辞美。 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修辞格翻译应该努力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对等,并且跨越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交流,这样的译文才能称得上优秀之作。同时指出,译者不能禁锢于某一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而是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 第三部分,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可译修辞格着手,通过分析比较,并对一些修辞格翻译实例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出作者自己的参考译文。 第四部分,从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修辞格无法翻译的原因。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诸多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确存在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ranslation is both complicated and fascinating.Due to the wide use of rhetorical language,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in translation are due to the inequivalence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 of speech in another language, which makes rhetorical translation difficult.The author focuses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Newmark's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theory, and concludes that translation practic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ranslation theory.However, translators cannot expect any universal translation model and translation theory to be followed.Therefo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ranslating the rhetorical devices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wo translation theories mentioned above and be able to apply various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examples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roperly handled in rhetorical translation: the cultural factors implied by rhetorical devic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reflected by rhetorical devices.On the basis of this, some rules and methods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ake the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embod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n it comes to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here is bound to be a dispute between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For these two translation method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because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is paper does not probe into these two translation methods in depth, b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if the translation can achieve meaning, evangelism and appearance, whether it is alienation or domestication, it is feasible.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This paper not only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examples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some rhetorical translation.On this basis, an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 for rhetorical translation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s put forwar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ensure that the target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rhetorical beauty in the original text.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Nida and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emphasizing that rhetorical translation should strive to achieve equivalence in content and form, and cross cultural barriers to achie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a certain translation mode and translation theory, but should use var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flexibly.The third part, starting from some translatable figures of speech i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analyzes and compares some examples of rhetorical transl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reference translation.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some figures of speech in Chinese literature can not be trans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e.Because of th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inese literary works do exis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楠;;英语习语的修辞用法与翻译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李惠;;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翻译赏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4期

3 梁伟;《红楼梦》中某些修辞格的维译——兼谈可译性和不可译性[J];语言与翻译;2005年04期

4 覃军艳;;简析《Why I Teach》中修辞格的运用及其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陶玉康;;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格与翻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郭富强;试析科技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及译法[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钟馥兰;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发友;;试论英汉修辞的翻译[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燕晓颖;;浅谈英汉“移就”修辞格与翻译[J];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10 杨铭;冗余信息、修辞格反复及其翻译[J];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黑龙江省翻译协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余祥明;;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应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5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6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8 记者 巴桑次仁;全区第二届翻译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2010年

9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晓静;歌曲翻译的四重要求[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瑞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颁发[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曹莹;傅雷文艺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4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剑华;美剧《绝望的主妇》中修辞语言及其翻译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宋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赞美诗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方方;格式塔美学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9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0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0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