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解构主义阅读理论的意识形态性

发布时间:2018-04-10 14:31

  本文选题:解构主义 + 修辞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解构主义阅读理论重视语言修辞研究,认为文学语言具有内在的解构性,无法得到确定的意义,这一点被反对者视为单纯的文本分析策略,缺乏对现实的关怀,是一种无思想的游戏活动。这其实是对解构主义修辞理论的一种误解。解构主义批评具有非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不将语言与意识形态一一对应并不缺乏现实针对性,它的批判性主要体现为对传统阅读理论的本质主义倾向、"在场"观念以及深度二元论模式的消解。
[Abstract]:Deconstruction reading theo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rhetoric, and holds that literary language is inherently deconstructed and can not be determined, which is regarded by the objectors as a simple text analysis strategy, lacking concern for reality.It is a thoughtless game.This is actually a misunderstanding of deconstruction rhetoric theory.Deconstruction critic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ideology, so it is not lack of realistic pertinence that language and ideology are not matched one by one.Its criticism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ssentialism tendency of traditional reading theory,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esence" and the mode of deep dualism.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C75108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283)
【分类号】:I0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龙海;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亚春;解构与摧毁——关于德里达与海德格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徐春;传统建筑学的解构[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代平;浅谈解构主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车晓勤;永恒的悲哀——解构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的启蒙情结[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韦新梅;朱华丽;杨丽英;;“后现代主义”与少数民族先锋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雷胜学;;乌托邦的修辞幻象——格非小说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梅;;《贝奥武夫》隐喻意象中的中西文化异同[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金永兵;陈曦;;文学经典的阐释与美国精神的建构——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理论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艾洁;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亚丽;从解构视角分析时尚杂志设计[D];东华大学;2010年

10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灿权;;浅谈文学语言修辞性的实现[J];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2 岳国法;;修辞性:叙事批评的旨归——修辞论转向下的文学批评范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尚必武;;来函照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4 尚必武;;简评费伦新著《体验小说:判断、进程及修辞性叙事理论》[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1期

5 黄广顺;;文本诠释的意识形态批判[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罗良清;;保罗·德曼:阅读的寓言理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年00期

7 黄应全;;艺术是对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艺术观[J];文学前沿;2002年01期

8 王凤;;“耶鲁学派”文本阐释理论解读[J];求索;2009年05期

9 傅美蓉;;浅析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关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喻琴;;弗莱文本思想与解构主义文本观[J];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彬彬;破与立中的理论勇气和审美自信[N];文学报;2005年

2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3 山木;近年来文学批评学建设述评[N];文艺报;2004年

4 黄毓璜;批评不可缺失有效性和公信力[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军府;无法弥合的叙事鸿沟[D];郑州大学;2004年

2 吕贞;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慧;“叙事作为修辞”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委艳;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5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3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