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者,气之所形——气本哲学与中国艺术论发微
本文选题:气 + 气本论 ; 参考:《东岳论丛》2013年05期
【摘要】:"气"是中国文化的元范畴。气论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国艺术论是其在艺术领域的衍生与拓展。气的本原性、生成性与流动性的理论特质,不仅为艺术的产生与创作找到了发轫点,而且也使古人将气看成艺术的本源与生命力,将艺术鉴赏看成是生命体验的学问,这是中国艺术论区别于西方艺术理论的最根本特质。
[Abstract]:Qi is the meta category of Chinese culture.Qi theory has deeply affected every field of Chinese art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hinese art theory is its derivation and expansion in art field.The essence of Qi,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ve and fluidity, not only found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reation and creation of art, but also made the ancients regard Qi as the origin and vitality of art and art appreciation as the knowledge of life experience.Th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art theory that distinguishes it from western art theor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荀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1czw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元和文学的文化精神与唐宋思想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181)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今文学’与晚清诗学的演变——以晚晴‘今文学’家的诗学理论为中心”(项目编号:12YJC751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荀子礼乐思想与和谐文化建设”(项目编号:B201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延福;;儒家经典诠释中的实践性品格[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2 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史哲;2006年01期
3 易中天;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蒋述卓;说“文气”[J];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力;蒋昌顺;;草坪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侯宏堂;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倍雷;;山水画意境考镜探源[J];书画世界;2008年02期
4 陈平原;;晚清辞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晶;陶文鹏;;中国古典诗词的神秘之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郑海凌;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杨祥全;;太极拳:表面兴盛下的生存危机[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9期
9 茆汉东;浅析老子“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晨;周桂英;;太虚与气——张载太虚本体论思想管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丁润生;;阴阳对待和合是华夏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兼谈对立统一规律无助于建构和谐社会[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徐卫红;;嘉庚精神与传统道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前;;“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张耀南;;中国哲学中“大人视野”的三个维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谢路军;;《老子》中的经济学思想管窥[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陈水云;张清河;;陈维崧《湖海楼词》文学接受述论[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江怡;;知识与价值:对德性认识论的初步回答1[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骆殊;;浅议《黄帝内经》中“气”的形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6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勇;清诗总集研究(通论)[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璐;中英愤怒表达的认知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牟立楠;气、血、精辨证理论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晓倩;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南;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红梅;云南大理白族银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华;《管子》天道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福智;《典论·论文》之“气”的生命美学诠释[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2 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辩[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年02期
4 张海青;文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整体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静;柏林/科隆:交叉[J];雕塑;1999年02期
2 王志敏;迟到的反驳——对高调艺术论及艺术终结论和剥夺论的质疑[J];文艺争鸣;2005年05期
3 赵川;;艺术,比懂的更懂[J];西湖;2005年07期
4 刘在泉;张公善;;马丁·海德格尔现代技术-艺术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杜吉刚;王丰玲;;试析中国文艺美学学科产生的国内学术因素[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占彪;;需求论、自由论、艺术论:对“反低俗化运动”中三种挑战性思潮的批判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7 ;中文系王明居教授新著《模糊艺术论》出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徐福隆;读陈传席的《现代艺术论》[J];美术之友;1995年05期
9 冯光钰;地域文化艺术研究新的尝试——《草原艺术论》读后[J];内蒙古艺术;2005年01期
10 刘锋杰;读《中国文学艺术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郑光复;艺术论的商业背景[N];建筑时报;2004年
2 张黎;瓦格纳的“苏黎世艺术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张达;倡言“情感思维”[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张楠;发展艺术产业呼声渐高[N];工人日报;2000年
5 王朝闻;丑奇奇丑[N];人民日报;2002年
6 徐涟;艺研院曲艺所成立2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楠;公共艺术要“多数优先”[N];工人日报;2000年
8 陈华萍 江西省艺术职业学院讲师;姜夔艺术美学思想述评[N];江苏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公善;批判与救赎——从存在论美学到生活诗学[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圣玉杰;卡西尔艺术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赖勤芳;林语堂“生活艺术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夏涛;徐复观艺术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海涛;康德艺术论初探[D];安徽大学;2006年
5 陈波;胡秋原三十年代文艺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段敏;翻译家许渊冲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731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