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非艺术的文化自觉——论当代艺术的反叛与创造
本文选题:当代艺术 + 文化批判 ; 参考:《东岳论丛》2012年03期
【摘要】:文化自觉成为我们理解2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问题。艺术创造从根本上说并不直接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艺术的反叛与创造是周而复始的。用反叛与创造的语境来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恰恰是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域,并成为观察和思考当代艺术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回归自然"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未来潮流的契合点,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觉。
[Abstract]: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the core problem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stat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history in the 20 ~ (th) century.Artistic creation fundamentally does not change the world directly, but it can change people's consciousness.The revolt and creation of art are repeated.To trea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context of rebellion and creation is precisely the problem domai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observ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art industry. ""returning to Nature" is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s the joint poi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world, it embodies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分类号】:J11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玲娟;毕加索:改写20世纪美术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黄三艳;;不似之似——以齐白石与毕加索为例[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3 王宜川;马莲菁;;抽象素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陈晓华;;真诚地生活就是一种艺术[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4期
5 袁宏武;宋智容;;千年共鸣时——试论毕加索早期绘画对格列柯的继承因素[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6 何海燕;;浅析解构重构造型观念的演变过程[J];美术向导;2010年02期
7 刘慧婷;;论《星月夜》的单纯形式美表达[J];齐鲁艺苑;2008年02期
8 赵青;;小议艺术的内涵[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子川;“后现代”转向中的工业设计观[D];东南大学;2005年
2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论毕加索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意识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言珂;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平面化表达[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王述梅;论儿童绘画对成人绘画情感表现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炜;略论当代艺术的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影;素描教学新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虞英;从现代艺术视野阐释建筑设计过程的非定式思考 [D];江南大学;2004年
7 王海燕;比较毕加索与林风眠的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欢;视觉交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卢继芳;宏约深美见精神[D];天津美术学院;2005年
10 韩守武;多层面的艺术建构——论毕加索的绘画艺术[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知军;;从意识形态的反映到大众文化的自娱[J];黄河之声;2011年04期
2 张晓菲;姜志清;;当代艺术随感[J];广西轻工业;2009年12期
3 郭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J];沈阳干部学刊;2004年04期
4 李喜民;;试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美与时代;2007年10期
5 邢建昌;朱铁梅;;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殷双喜;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切入[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7 刘柯薇;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简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杨建国;;“大众”的谱系——“大众”一词语义变迁的考察[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傅泽;;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批判和中国语境的规范[J];资料通讯;2001年12期
10 凉雨;;艺术的时尚与消费[J];东方艺术;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甄澄 通讯员 王丽亚;“走出去” 路很长[N];光明日报;2011年
2 陆贵山;文化自觉与文化职责[N];文艺报;2011年
3 陈先义;文化自觉:引领大众审美的精神旗帜[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淑君;时代呼唤文化自觉[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梁婷;勇于尝试推动艺术本土化[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丁国旗;当代艺术:尴尬的处境与暧昧的反抗[N];文艺报;2009年
7 云菲 张亚萌;在探索创新中写就当代艺术的新章节[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朱其;当代艺术,暴跌的不只是价格[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国斌;谭国斌:斥资千万推广当代艺术[N];湖南日报;2011年
10 台湾美术馆策展人 潘显仁;台湾当代艺术征候[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6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7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皮力;从“行动”到“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建军;中国方式:从文化策略到文化自觉的当代艺术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理想文化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邢媛媛;新的视觉经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3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