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图像学与符号学转向——基于艺术史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10 20:57

  本文选题:艺术理论史 + 形式主义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3年11期


【摘要】:近二三十年,传统经典的艺术史正在向跨学科性、多元性的新艺术史转向。艺术史理论一个重要的转向就是从文本向图像的转化。形式主义认为艺术品是独特的存在,应将语境与意义的问题放置一边,这种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形式主义不同,图像学与符号学致力于语境、意义的探寻。图像学和符号学理论在近些年来被限定为"文本与图像"的问题,美国当代艺术史家W·J·T·米歇尔认为,视觉与语言的再现都具有一种必然的形式上的独特性,进而提出了著名的"图画转向"。
[Abstract]:In recen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the traditional classical art history is turning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pluralistic new art history.An important turn in the theory of art history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xt to image.Formalism holds that works of art are unique and should be put aside the problem of context and meaning.Unlike formalism, graphology and semiotics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of context and meaning.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pictography and semiotics has been limited to the problem of "text and image". W. J. T. Michel, an American contemporary art historian, believes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vision and language has an inevitable formal uniqueness.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amous "Picture turn".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音乐图像学的历史价值[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曹意强;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J];新美术;2004年02期

3 李荣有;音乐图像学学科教育与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探研[J];中国音乐学;2005年04期

4 范景中;;《图像学研究》中译本序[J];新美术;2007年04期

5 任悦;;一个历史学家的图像观[J];中国摄影家;2008年08期

6 李健军;;艺术史中的现代性读图——读《艺术史中的图像》丛书[J];美术之友;2008年05期

7 张金石;;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8 罗先文;;我国音乐图像学的研究现状和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9 李雪;;开启舞蹈文明的钥匙——音乐图像学对舞蹈发展的重要作用[J];音乐生活;2009年04期

10 黄厚明;;艺术史与图像——《图像的意义》读后[J];美术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倩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神话图像阐释: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薛倩;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张弓;形象史学:从图像中发现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5 陈汉泽;《图像证史》他人的记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杨小民;韩丛耀和他的《图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杨向荣;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N];文艺报;2010年

8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胡正强;图像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新闻史长卷[N];北京日报;2012年

9 文韬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图像阐释的符号神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赵宪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向学理深层挺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段钢;图像,,一种经济哲学分析的向度[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3 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6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朱天;蒙福之女—从《受胎告知》看圣母绘画形像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怡然;篡改的语法——浅析图像时代下的图像“真实”和现实“真实”[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刘琳;摄影图像解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李智;中西佛陀和基督盛期造像的图像学释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史国平;文学与图像的碰撞[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小路;进入图像学研究视野的毛泽东图像[D];四川大学;2007年

6 贺华;视像时代的图像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刘芳宁;摄影图像解读初探[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年

8 莫芷;图像与符号在视觉语境中的复合运用[D];清华大学;2013年

9 张玲玲;范例图像的有效呈现与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玮;图像的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732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2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